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模糊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3:42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环保等问题,清洁能源的开发越显重要。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分布范围广、可以就地取材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因为其气化机理复杂,气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对其反应过程难以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传统的控制方案效果不理想,多数情况下以人工经验操作为主。人工手动操作设备在处理问题时,操作工往往带有主观性,对同一现象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同时长时间的监控仪器仪表数据导致疲劳,而产生的误操作,使得气化反应过程不稳定,轻则燃气热值较低,重则导致停炉情况出现。因此研究出一款合适的智能控制系统用来代替人工操作,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因操作工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广使用。本文以广州白云区某厂的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气化炉控制方案。论文首先阐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需求,介绍了气化设备的发展过程以及气化设备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本文依托的生物质气化炉(广州白云区某厂)的系统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原理,分析了影响气化过程的几大因素,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策略分析。针对现场实际存在的情况,选取合适的被控参数,提出了系统整体控制方案,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有效控制,间接地控制空气供给量大小。其次,结合现场实际的需求及控制目标,设计了气化炉温度模糊控制系统。选择温度实际值与目标值的误差及其误差的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通过模糊控制器进行模糊推理后得出当前变频器需要增减的频率作为输出,来减小气化反应过程中的炉内温度波动。同时针对当量比是用来描述物料和空气供给量大小,采用连续缓慢进料的方式,使得进料速度跟随空气的供给量变化而变化。最后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环境下对设计的生物质气化炉温度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将其与传统PID仿真进行对比分析得知,本文的控制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学位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6;TP273.4
【部分图文】:

系统结构图,生物质气化,系统结构图,气化反应


8图 2-1 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系统结构图Fig.2-1 Structure of the Upper Suction Biomass Gasifier System件的作用如下:出渣室:收集气化反应后的灰渣,同时进行液封保证炉体的密风室:改变由鼓风机送入空气的角度,使得空气分布均匀上升现象,导致气化效果不均匀。旋转炉排:通过自身转动搅碎灰渣使其顺利排出。鼓风机:气化反应空气的供给设备,通过变频器来改变自身实大小。炉膛:气化反应进行的地方,因为反应温度较高,防止烧穿炉火砖及水冷层。

示意图,生物质气化,机理,示意图


图 2-2 生物质气化机理示意图chematic Diagram of Biomass Gasificat入,分别经过干燥层、热分解层剂从炉底进入在气化层(氧化层管道输送出去。要发生在气化炉的顶端,这一层的对生物质原料的水分进行分离的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这些热量在较高的温度下被蒸发出去,从气化产生气体中的部分热量,使料中的水分,都是在这一层被蒸

气化反应,木片,气体组分,燃气


率增快 1~2 倍。两者之间可用如下规律表示:0ERTK K e 对燃气组分的影响下图 2-2 所示,2CO 含量随温度的增 900 C 时2CO 变化不再明显。同时,温度的增加还会造成加。大量研究表明,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气体产量增中的可燃组分浓度增大,气体热值增大。这是因为气化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而且温度升高[27]。应的观点来看,2H 的产生是吸热反应,所以提高温度,生,提高燃气中2H 的含量。但一味的提高炉温,增加氧碳的含量变多。同时对设备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炜;殷业;彭也;;基于粒函数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杨业璐;;加热炉燃烧模糊控制系统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2期

3 傅杰;赵章风;钟江;乔欣;;茶叶理条机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2017年09期

4 孟超;朱耀麟;丁淑雯;;模糊控制系统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5 李云阳;;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年05期

6 赵烨;田元锁;;自动变速器综合模糊控制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34期

7 王静;;船艇冷库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制冷与空调;2007年05期

8 李绍宽,朱坤平;模糊控制系统的全局稳定性[J];自动化学报;2002年05期

9 李永明,史忠科;连续状态模糊控制系统的分区域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1年01期

10 朱坤平,钟麦英,汤兵勇;闭环模糊控制系统最大平衡点的算法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雅君;王大力;战洪涛;;改进的模糊控制系统胞映射分析方法[A];1993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毛剑琴;茅洪波;张建刚;;卷染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3 李承家;戴冠中;;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4 林小峰;廖志伟;徐志伟;;一种模糊控制系统开发软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5 张仁忠;赵文常;吕淑萍;;带协调器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冯晓刚;陈伯时;洪江平;;一类线性对象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侯志林;李秋娥;金毅;;自组织模糊控制系统及其算法研究[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毛剑琴;茅洪波;张建刚;;工业卷绕过程模糊控制系统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李承家;戴冠中;;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及新进展[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周盛明;徐宇茹;邱立波;徐珂文;李廷军;;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研究[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黄中;自控科技走向全面智能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2 张宝东 王朝阳;跳汰机自动寻优模糊控制系统[N];中国煤炭报;2000年

3 刘秀娟 记者 刘一丁;四年获得省级以上成果15项[N];吉林日报;2003年

4 邵珍珍 本报记者 胡唯元;自动化让冶金如此简单[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恩;混沌优化技术及其在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杜文吉;模糊控制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3 黄卫华;基于解析结构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利魁;离散Takagi-Sugeno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姜辉;自动平行泊车系统转向控制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生龙;二型模糊系统理论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沈振乾;基于机器视觉的交叉路口智能交通灯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上吸式生物质气化炉模糊控制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马玲玲;车身B柱加强管液压成型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宋玉晶;基于布尔网络的模糊控制系统的建模及应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4 宋宓;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5 魏强;基于HMI和PLC的滴灌模糊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佳木斯大学;2016年

6 唐炜;基于粒函数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7 庄亚俊;网络化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5年

8 张琦;电阻炉非参数预估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桂花;过程控制中流量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邬昌军;铜板轧制智能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0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20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