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CZ法硅单晶温度与直径跟踪控制

发布时间:2020-10-21 05:45
   硅单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伏发电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通常采用直拉法(CZ)生长硅晶体。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硅单晶向着大尺寸和高品质的方向发展。然而硅单晶尺寸的增大,使得晶体生长过程中的非线性、大时滞、缓时变等特性增强,导致建立准确的晶体生长模型愈发困难,从而也难以实现对硅单晶生长过程的精确控制。因此,为了适应硅单晶大尺寸、高品质的发展趋势,建立更准确、更贴近实际的晶体生长控制模型,对于实现晶体直径和品质的同时控制至关重要。在CZ法晶体生长过程中,经常忽略晶体直径控制效果对晶体品质的影响。然而晶体品质又与晶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依据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提拉动力学原理以及晶体内部的热传输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数值模型的硅单晶生长温度与晶体直径同时控制的系统结构。首先,根据建立的晶体生长提拉动力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实现了晶体外形的实时控制;其次分别在晶体表面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强、弱热辐射作用条件下,建立了晶体内部热传输的动态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通过CGSim数值仿真确定了加热器辐射高度和晶体温度监测点位置;然后,在温度梯度和加热器输入功率的约束下,利用ALO优化得到了最佳加热器辐射功率轨迹和最佳温度轨迹;最后,根据建立的晶体内部热传输模型设计控制器,实现了当晶体外形变化时对于晶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跟踪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模型的CZ法硅单晶生长温度与直径跟踪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晶体直径和晶体温度的同时控制,而且具有对干扰的抑制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另外,为了提高PID晶体直径控制性能,引入生物启发模型在抑制固液界面热通量偏差较大所导致的控制量抖动问题的同时,又明显地提高了晶体直径控制精度。在弱热辐射作用下基于状态方程的MPC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且满足实时性要求。而强热辐射作用下,模型收敛速度降低,此时为了兼顾准确性和实时性,MRAC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和MPC,更有助于避免晶体位错缺陷产生的可能性。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13.72;TP273
【部分图文】:

光伏发电,集成电路,硅单晶


绪论.1 研究背景及意义从晶体管问世开始,到目前完全占领整个电子信息市场,半导体材料的优越性能业界得到广泛认可,现已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材料。其中,以硅材料表突出。硅材料来源广泛,极易获取,储存量大,利用硅材料制作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多特点,如良好的电学特性和热稳定性使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仍可以保持稳定工作而成为了微电子、通信、光伏发电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替代的半导体材料。如球范围内以硅单晶为基础材料的半导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占 95%以上[1],与此同时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半导体硅材料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2]。硅半导体材料主要指硅单晶材料,而硅单晶则是硅原子严格按照一定晶格结构生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的硅单晶分为天然形成和人工制备两种,由于天然形成的硅单稀少,通常需要通过人工制备的方法来获取。硅单晶生长完成后再经过后续的抛光等工艺过程则可以作为基础材料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伏发电产业,如图 1-1 所

温度分布,单晶炉,主体结构,硅单晶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模型使其更准确、更贴近实际,并且能够结合控制方法其满足工业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晶体品质由其位错密度、晶体内部的残留应力等,而这些属性很大程度情况。因此,为了适应硅单晶大尺寸、高品质的发展趋势部温度分布的同时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单晶生长技术制备硅单晶方法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直拉法(CZ、水热法等[5]。直拉法能够通过掺杂等手段来控制晶体特硅单晶棒,因而在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据着非直径、高品质硅单晶的生长与制备过程[6-9]。其中,CZ 法。

示意图,热系统,实物,晶体生长技术


图 1-3 热系统实物Fig.1-3 Thermal system917 年发明了从熔体中生长单晶的方法,奠定了大程度上促进了晶体生长技术的发展。直拉法晶观察晶体生长过程;不发生直接接触,热应力得以明显降低;晶和缩颈工艺显著减少缺陷,得到特定晶向的以适当增大。拉硅单晶生长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先亮;任忠鸣;邓康;吴亮;;基于数值模拟的太阳能直拉硅单晶热场降耗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11期

2 刘丁;赵小国;赵跃;;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建模与控制研究综述[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7年01期

3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X光小组;;X光定向法控制硅单晶长苞部位[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74年05期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成功4英寸碳化硅单晶[J];人工晶体学报;2013年02期

5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成功4英寸碳化硅单晶[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1期

6 谌立新;;我国大直经碳化硅单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7 刘广荣;;中国成功研制了3英寸碳化硅单晶[J];半导体信息;2007年04期

8 杨德仁;阙端麟;;掺氮直拉硅单晶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集成电路;2004年03期

9 李春龙,沈益军,杨德仁,马向阳,余学功,阙端麟;直拉重掺硼硅单晶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03年03期

10 ;北京有色研究总院拉制出直径200mm的硅单晶[J];有色冶金节能;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余学功;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的缺陷工程[D];浙江大学;2004年

2 崔灿;直拉硅单晶的氧沉淀及内吸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加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同族元素掺杂直拉硅单晶的微缺陷及其缺陷工程[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新鹏;杂质对直拉硅单晶中原生缺陷以及热处理诱生缺陷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5 曾徵丹;杂质对直拉硅单晶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东升;集成电路用直拉单晶硅力学性能[D];浙江大学;2002年

7 滕冉;大直径硅单晶的制备与数值分析[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7年

8 曾庆凯;直拉硅单晶中微缺陷演变的相场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徐进;直拉硅单晶中氧沉淀及其诱生缺陷的透射电镜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银;基于有限元模型的CZ法硅单晶温度与直径跟踪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冯雪亮;直拉法硅单晶生长固液相变模型与数值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3 袁康;重掺杂对直拉硅单晶机械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4 景坤雷;CZ硅单晶等径阶段热场温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娟;硅单晶生长速度控制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劼;碳化硅单晶微管缺陷的表征及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吴兵;掺锗直拉硅单晶中缺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一英;氮和锗对直拉硅单晶机械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9 段伟锋;硅单晶等径阶段直径模型辨识与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10 王镇辉;重掺磷直拉硅单晶中缺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9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49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