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集成的传感复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0:09
   由于高灵敏度、高通量以及超紧凑等特性,基于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PhC)的无标签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人体健康、药物以及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PhC是一种由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差异较大的低损耗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材料,该结构能够限制光在特定方向进行传输从而使结构的光学特性对RI的改变非常敏感。由于目标分析物与光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RI的改变,使得PhC能够用于传感性能的研究。本文以PhC平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波展开法(Plane Wave Expansion,PWE)研究不同维度以及缺陷的PhC结构的能带特性,同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FDTD)研究不同维度和缺陷的PhC微腔的局域特性,光场分布特性以及传输特性,并分析不同PhC结构的传感特性。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一维(one dimensional,1D)和二维(two dimensional,2D)PhC平板结构的不同微腔模型以及微环谐振腔激光器模型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每一种微腔的传感性能进行分别地探索与测试,得出不同的高性能PhC微腔以及微环谐振腔激光器传感器模型。其次,为了实现阵列传感模型,通过对2D-PhC平板结构的不同弯曲波导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得了高性能PhC分束器模型。最终,将高性能分束器与PhC微腔传感器进行并行集成,从而实现高性能的PhC阵列传感复用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提出了高品质因子和高灵敏度的PhC微腔传感器模型以及微环谐振激光器的远程传感器模型。首先设计基于2D-PhC平板的H2微腔模型,通过改变微腔两侧空气孔的位移和尺寸,从而获得了高透射率以及高消光比的谐振峰。通过对H2微腔周围不同空气孔个数的填充获得了最优化的折射率灵敏度。其次,基于优化的H2微腔内添加一个空气孔,通过调节空气孔半径实现了高品质因子的微腔。由于施压压力将会引起PhC微腔的几何形变,从而实现压力传感的性能。利用仿真计算,能够获得超低的压力检测。此外,为了实现更高品质因子的微腔,通过移动L3微腔两侧空气孔的位移从而获得高品质因子。最后,为了实现同时的高灵敏度与高品质因子的微腔,提出了两种基于lD-PhC平板的纳米束纳米槽微腔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尝试法对能带、场图以及透射进行重复仿真与分析获得了高品质因子。利用脊波导与纳米束纳米槽结构的输入与输出端进行耦合,从而增强了光与微腔的耦合效率,获得了高灵敏度。其次利用决定性方法只对能带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将空气孔半径进行二次方渐变获得高达107的品质因子。将传感器模型浸入在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中从而获得了灵敏度为415nm/RIU,并且传感器模型的尺寸只有11.2μm×0.8μm。此外,通过在微环谐振腔中分别添加R6G掺杂的SU-8和TZ-001的芯层材料从而形成微环激光器。利用空间光直接激发微环激光器产生激光用于折射率传感性能检测。在培养皿中重复添加水或者柠檬水溶液,R6G掺杂的SU-8和TZ-001的微环激光器的灵敏度与探测极限分别被评估。(2)提出了超宽带高透射率的PhC弯曲波导以及分束器模型。首先基于PhC平板的60°弯曲波导,通过改变波导弯曲部分的空气孔大小与位移,实现了宽带范围内的高透射率的性能。基于以上优化的60°弯曲波导,通过将四个弯曲波导进行并行集成实现了 1×4的宽带高透射率的功率分束器模型。为了简化分束器设计的复杂性,通过在弯曲部分只引入三角形空气孔就能够实现宽带1×3的功率均分分束器模型。(3)提出了PhC分束器与PhC微腔集成的低串扰、高消光比以及高灵敏度的阵列复用传感器模型。首先,基于优化的1×4分束器与四个谐振峰相互独立的L3微腔集成实现了低串扰和高消光比的并行复用传感阵列。通过在微腔周围分别填充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从而实现了灵敏度分别为60.5nm/RIU,59.6nm/RIU,62.5nm/RIU和51.1nm/RIU。通过进一步的仿真计算,实现了低探测极限为1×10-4。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阵列传感模型中单一传感器的灵敏度,将优化的1×3分束器,三个W1波导构成的带通滤波器,和三个具有独立谐振峰的耦合纳米线结构进行集成,实现了同时的高灵敏度的阵列传感复用模型。通过分别改变每个传感单元周围的折射率,计算的灵敏度分别为492nm/RIU,244nm/RIU和552nm/RIU。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12;O734
【部分图文】:

光子晶体,代表性,结构示意图


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论文???1.2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概况??本小节将从光子晶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宄内容??与目标、研宄意义以及研宄方法入手,详细地阐述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概况。??1.2.1光子晶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首先介绍一下光子晶体的概念以及结构。光子晶体是指由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在空间周期性排列而构成的具有光子带隙结构的材料。然而落在光子带隙中的电??磁波不能传播,这是光子晶体具有的光子带隙效应。按照折射率在不同方向上的??排列能够将光子晶体分成一维光子晶体(lD-PhC),二维光子晶体(2D-PhC),??三维光子晶体(3D-PhC),如下图所示[42]:??

腔耦合,光子晶体,直波导,折射率


?dimensions?dimensions??图1-1三种光子晶体的代表性结构示意图。不同的颜色代表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二??维或者三維光子晶体结构通过每一种材料之间相同的距离排列而形成W]。??在lD-PhC[43]中,光仅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传输,例如??布拉格光栅就是一种lD-PhC结构并被广泛用于垂直腔表面激发激光器(Vertical??cavity?surface?excitation?lasers,VCSELs)的设计。对于?2D-PhC[44_45]结构来说,??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在两个方向上并且第三个方向是不变的(假设变化在x和y??方向,z方向不变)。在3D-PhC[46_54]结构中,折射率变化沿着三个方向(例如x,??y和z方向)。3D-PhC的想法由Yablonovich和John提出,主要为了实现无限大??的品质因子(Quality?Factor,g)和完全光子带隙(Photonic?Band?Gap,PBG)。??“木材堆”结构是目前制作的一种3D-PhC结构,但是就设计而言,3D-PhC结??构的制作仍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2-??

激光器阵列,二维光子晶体,微腔,腔耦合


图1-3二维光子晶体微腔2X2激光器阵列的SEM图,基于四个不同尺寸的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陈文彬;刁庚秀;;全介质微腔OLED的应用[J];现代显示;2006年05期

2 ;硅基微腔加强光致发光[J];国外激光;1994年11期

3 李云辉,江海涛,李宏强,张冶文;光子晶体微腔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4 唐水晶;李贝贝;肖云峰;;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传感[J];物理;2019年03期

5 杨慧彬;孙岩洲;苏大体;;微腔介质阻挡放电忆阻特性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4期

6 邹长铃;董春华;崔金明;孙方稳;杨勇;吴晓伟;韩正甫;郭光灿;;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基础与应用[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11期

7 熊祖洪,史华忠,樊永良,张松涛,詹义强,何钧,钟高余,徐少辉,柳毅,王晓军,王子君,丁训民,黄维,侯晓远;电致发光色纯性增强的硅基有机微腔[J];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8 张春玉;刘星元;套格套;王立军;;耦合结构有机微腔的光致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9 刘星元,冯纪蒙,刘云,梁春军,赵东旭,洪自若,赵家民,鄂树林,李文连,虞家琪,王立军;多模发射的单层有机光学微腔[J];发光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申;廖常锐;王义平;;光纤气泡微腔传感技术[J];应用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玲燕;光学微腔中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周健;基于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集成的传感复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于洋;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曹坤健;液体填充型光纤微腔的制备及传感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刘晓斐;铒离子掺杂回音壁光学微腔增益性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6 吴胜楠;基于光纤微腔的新型结构传感器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胡晓鸿;微腔内光场的非线性演化机理与克尔光频梳产生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8 张辉;高Q值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周中昊;高品质因子微腔的调谐以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金雪莹;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耦合与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洋;基于腔光力学的机械振子全光调控[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颜炎洪;光学微腔嵌埋硫系二维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任昌燕;基于高Q石英微球腔的光学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4 卢宇;基于锥形回音壁模式微腔的法诺共振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5 马杰;有机激光器中光学微腔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6 刘怡麟;基于溴化铅钙钛矿的微腔波导集成器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徐巍;有机激光微腔的构建及其湿度传感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孔令鑫;光纤空气微腔的应变与温度传感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9 刘彬斌;石英毛细管微气泡光学微腔的制备及其传感特性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10 缪亚冬;基于柱型微腔的法诺共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4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54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