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制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42;TP212
【部分图文】: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统方案设计的选择择机构的空间自由,选用空间范围更大的六自由了巨轮(广州)智能装备公司的型号为 JLRB人是六自由度关节型串联机器人。在任务操作且其工作范围大、设计结构紧凑、安全防护性示。其系统参数如表 2-1 所示。
轴的活动范围及最大速度A1 165°(2.75rad/s 157°/s)A2 -80°~ +110°(1.96rad/s 112°/s)A3 -110°~ +80°(2.61rad/s 150°/s)A4 180°(3.92rad/s 225°/s)A5 110°(3.14rad/s 180°/s)A6 °(3.92rad/s 225°/s)环境要求 温度 0~45°C湿度 20~80%最大水平工作半径(mm) 1595本体重量(kg) 260JLRB20 工业机器人配套控制软件能与机器人进行实时连接通信,并将机器人所有方法和运动参数在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同时程序编辑界面提供功能强大的二次开发,满足机器人的科研需要。软件界面如图 2-3 所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六维力传感器的选择为了较为精确的得到机器人末端所受外力信息,本课题选用了安徽埃力智能科司型号为 Smart300 的六维力传感器作为力控示教系统的力信息采集模块。具体组括六维力传感器、以太网线接口、以及信号放大采集器等组件,如图 2-4 所示,a 维力传感器本体,b 为信号放大采集器,c 为安装法兰及重力负载。如表 2.2 所示为感器的硬件参数指标。a. b. 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康;陈立恒;李行;夏明一;吴清文;;高灵敏度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9年09期
2 赵继亮;李洪波;张涛;苏瑜;严龙伟;;性能台六维力传感器在线校准加载装置设计与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7年02期
3 赵印明;柴继新;王玲璐;王畅;;一种四柱式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7年01期
4 张晨;;多维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5 王亚鹏;徐海贤;何承刚;黄彬武;;剪力传感器在铁路计轴领域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年08期
6 姚智慧,张付祥;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研究概况及发展预测[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2年03期
7 王云章;;铍青铜和钛合金在小量程力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J];仪表材料;1987年03期
8 M.Peters;王亚非;;力传递中的不确定度的极限[J];国外固体火箭技术;1987年02期
9 李群;史大德;;GGC-16BF型高精确度大输出力传感器[J];自动化仪表;1987年03期
10 章国庆,李立,王敏,杨卫光;力传感器的两次曝光散斑摄影法实验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智;过约束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2 张景柱;特种六分力传感器设计原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延治;大量程柔性铰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基础理论与系统研制[D];燕山大学;2009年
4 李映君;新型轴用并联压电式六维大力传感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建涛;大量程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王志军;双层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赵现朝;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8 干方建;基于多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动态特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冯李航;多维轮力传感器及其运动—力解耦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王东;汽车轮力测量解耦理论与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刚;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及静态标定[D];扬州大学;2019年
2 宋伟山;8/4-4型并联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张昱东;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伟;刚柔混合大变形并联三维力传感器设计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5 林雪岩;基于可重构理论的六维力传感器测量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6 查富圆;末端负载对应变式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影响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7 王凯;并联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8 朱建华;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二维无线无源力传感器研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9 南楠;纳米纤维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的构建与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年
10 王镜森;多维力传感器模型辨识与动态解耦方法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5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