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协同导引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06:19
在军事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海洋一体化防御体系日臻完善。这对主动攻击武器的突防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协同攻击作为一种能提高击中概率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民用方面,由于单航行器作业时,存在探测范围小、目标估计精度低和效率低等问题,使其难以完成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多目标探测与围捕等任务。相对于单航行器系统,多航行器协作系统能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也能完成单航行器无法完成的任务。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欠驱动无人水面船(USV)的协同估计、协同导引和欠驱动控制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欠驱动无人船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基于费舍尔信息矩阵(FIM)的目标状态估计性能评价指标,多智能体信息一致性相关理论,以及考虑暂态性能约束的相关概念,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无人船协同估计问题。针对海洋环境下传感器观测方程非线性问题,设计了基于估计值一致性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CE-DEKF)算法。在状态有界的假设下,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随机稳定稳定性理论,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无人船协同导引问题。针对仅有方位信息...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欧盟GREX项目??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先进实时地球监测网络(ARENA)项目??2003年,日本启动ARENA项目,旨在利用海底多AUV探测网络探明海洋环境变??化,进行海底火山和地震监测研究,如图1-3所示。该项目的多AUV探测网络可长时间??在海底作业,当监测任务完成后,可在海底船坞装置内对测试数据的进行读取和充电。另??夕卜,这种可长时间海底停留式的多AUV网络,可以在海洋作业船的支援下,广泛用于观??测点选址、网络路径的海底前期勘察与绘制,同时,也可用于对海缆和水下建筑进行维护??等方面。??图1-3先进实时地球监测网络示意图??国内在海洋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处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单项??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实用阶段。从事该方面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出了利用多智能体系统对海底热液烟囱定位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在多AUV系统编队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M。华中科技大学研??究了水下机器人间相互通信最小的编队控制策略IMS哈尔滨工程大学边信黔团队提出一套??多水下机器人编队规则,以及使水下机器人间通信最小化的监控逻辑,解决了多水下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路径跟踪编队控制的问题[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了多仿生机器鱼编队??控制的研究。??1.2.2协同最优估计研究现状??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如多无人机、多地面机器人以及多航天器等系统,在环境??监测与目标跟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智能体传感器量测噪声会“掩盖”貝??标的真实状态信息。因此,有必要对目标的状态信息
?第二章预备知识???第二章预备知识??2.1无人水面船的数学模型??为了描述无人船运动,需要将其放入已定义的坐标系中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两??种直角芷交坐标系,如图2-1所示,即地面坐标系OXY和USV体坐标系??j?i??Y??一?H?1?t??〇\?X??图2-1坐标系示S图??本文采用的欠驱动无人船3自由度数学模型来自Fossen781,该模型最大特点是考虑??了惯性矩阵和流体阻尼矩阵的非对角性。具体地,其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2.1)??MO?=?—C{y)v?—?D{u)v?+??其中,q?=?[a;,队_T?G?M3x?1中的;r和y是地面坐标系下的位置,#为偏航角,J(?〗)G?R3錄??是体坐标系到地面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是体坐标系下的速度向量,u、代??表前向、侧向速度,r是无人船转速;M?=?AfTeK3x3是非对角惯性矩阵,??是向心哥氏力矩阵,乃(//)?e?ffi3x3为流体阻尼矩阵,d?=?[4,?e?K3xl为未知外界??干扰,7?=?[7;[1;0)?^£舻><1是控制输入,考虑控制输入存在饱和的问题,因此,定义其??饱和函数阶)=[Wt^O為(rr)]?G?K3x1,??I^jinax;?V?丁i?>?T:i,max??n,.?if?n^m?<n<?(2.2)??%,min,?if?n?<?T"imm??其中,i?=?1,?3。此外,定义死区函数X'?=[知!?〇,.心]二r?—?5(r)?G?R_3xl?a??具体地,矩阵.7_,CM,?和M可定义为??cos?ib?—?sin?^?0?0?0?—n^v?—?rr^r?
本文编号:2912017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欧盟GREX项目??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先进实时地球监测网络(ARENA)项目??2003年,日本启动ARENA项目,旨在利用海底多AUV探测网络探明海洋环境变??化,进行海底火山和地震监测研究,如图1-3所示。该项目的多AUV探测网络可长时间??在海底作业,当监测任务完成后,可在海底船坞装置内对测试数据的进行读取和充电。另??夕卜,这种可长时间海底停留式的多AUV网络,可以在海洋作业船的支援下,广泛用于观??测点选址、网络路径的海底前期勘察与绘制,同时,也可用于对海缆和水下建筑进行维护??等方面。??图1-3先进实时地球监测网络示意图??国内在海洋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处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单项??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实用阶段。从事该方面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提出了利用多智能体系统对海底热液烟囱定位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在多AUV系统编队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M。华中科技大学研??究了水下机器人间相互通信最小的编队控制策略IMS哈尔滨工程大学边信黔团队提出一套??多水下机器人编队规则,以及使水下机器人间通信最小化的监控逻辑,解决了多水下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路径跟踪编队控制的问题[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了多仿生机器鱼编队??控制的研究。??1.2.2协同最优估计研究现状??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如多无人机、多地面机器人以及多航天器等系统,在环境??监测与目标跟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智能体传感器量测噪声会“掩盖”貝??标的真实状态信息。因此,有必要对目标的状态信息
?第二章预备知识???第二章预备知识??2.1无人水面船的数学模型??为了描述无人船运动,需要将其放入已定义的坐标系中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两??种直角芷交坐标系,如图2-1所示,即地面坐标系OXY和USV体坐标系??j?i??Y??一?H?1?t??〇\?X??图2-1坐标系示S图??本文采用的欠驱动无人船3自由度数学模型来自Fossen781,该模型最大特点是考虑??了惯性矩阵和流体阻尼矩阵的非对角性。具体地,其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可表示为:?????=??(2.1)??MO?=?—C{y)v?—?D{u)v?+??其中,q?=?[a;,队_T?G?M3x?1中的;r和y是地面坐标系下的位置,#为偏航角,J(?〗)G?R3錄??是体坐标系到地面坐标系的转换矩阵,■是体坐标系下的速度向量,u、代??表前向、侧向速度,r是无人船转速;M?=?AfTeK3x3是非对角惯性矩阵,??是向心哥氏力矩阵,乃(//)?e?ffi3x3为流体阻尼矩阵,d?=?[4,?e?K3xl为未知外界??干扰,7?=?[7;[1;0)?^£舻><1是控制输入,考虑控制输入存在饱和的问题,因此,定义其??饱和函数阶)=[Wt^O為(rr)]?G?K3x1,??I^jinax;?V?丁i?>?T:i,max??n,.?if?n^m?<n<?(2.2)??%,min,?if?n?<?T"imm??其中,i?=?1,?3。此外,定义死区函数X'?=[知!?〇,.心]二r?—?5(r)?G?R_3xl?a??具体地,矩阵.7_,CM,?和M可定义为??cos?ib?—?sin?^?0?0?0?—n^v?—?rr^r?
本文编号:291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91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