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模型预测复合非线性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19 19:43
  伺服控制技术在工业制造和日常的生活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随着微型处理器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单片机以及DSP等芯片的出现,促进了数字化控制伺服系统的快速发展。同时,矢量控制技术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提出与发展,使得交流电机的控制更加简单,为交流电机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伺服控制系统正向着高性能、高精度发展,因此研究先进伺服控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典型的二阶伺服系统,提出一种带扰动补偿的复合非线性控制(RCNC)方案,以实现伺服系统的精确跟踪控制。该方案包含用于实现快速响应的线性控制部分,用于抑制超调量的非线性反馈部分和用于消除稳态误差的扰动补偿机制,并使用扩展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不可测量状态变量和未知扰动。将算法应用到无刷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仿真并在TMS320F28335DSP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对目标转速的快速、平滑和准确的跟踪并且对扰动和参数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其次,根据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构造位置伺服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模型预测复合非线性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图1-1模型预测原理??

旋转电机,直线电机


??2.2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图2-1所示的a表示旋转电机,b表示直线电机。??會’??b)??图2-1旋转电机和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用直线位移代替了传统的旋转电机的位置,实际上直线电机是由旋??转电机演变而产生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旋转电机的定子、转子两部分实际上分别??对应了直线电机的初级、次级。具体演变过程如图2-2所示。??t定子绕组(扨级〉??,、麵子雜??图2-2旋转电机演变为直线电机过程a)沿径向剖开b)把圆周展开成直线??8??

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圆周,径向


??2.2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图2-1所示的a表示旋转电机,b表示直线电机。??會’??b)??图2-1旋转电机和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用直线位移代替了传统的旋转电机的位置,实际上直线电机是由旋??转电机演变而产生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旋转电机的定子、转子两部分实际上分别??对应了直线电机的初级、次级。具体演变过程如图2-2所示。??t定子绕组(扨级〉??,、麵子雜??图2-2旋转电机演变为直线电机过程a)沿径向剖开b)把圆周展开成直线??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用双速率框架的快速预测控制算法[J]. 王曦,李德伟,席裕庚.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6(01)
[2]浅析交流伺服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刘扬,林毅,姜一晖.  价值工程. 2014(20)
[3]PMSM位置伺服系统的鲁棒复合非线性控制[J]. 胡金高,程国扬.  电气传动. 2013(08)
[4]模型预测控制——现状与挑战[J]. 席裕庚,李德伟,林姝.  自动化学报. 2013(03)
[5]基于降阶负载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J]. 章玮,王伟颖.  机电工程. 2012(07)
[6]基于鲁棒非线性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J]. 王飞鸿,程国扬.  微电机. 2012(01)
[7]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交流位置伺服系统[J]. 滕福林,胡育文,李宏胜,葛红宇.  电气传动. 2011(11)
[8]小转动惯量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内模控制[J]. 蒋学程,彭侠夫.  控制工程. 2011(03)
[9]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J]. 嵇启春,孙育刚.  电气传动. 2010(05)
[10]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的新方法[J]. 孙晓东,朱熀秋,张涛,潘伟,许波.  微电机. 2010(01)



本文编号:2926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926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