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开发
本文关键词: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伺服系统向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将总线接口技术集成到伺服系统中成为未来工控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EtherCAT总线是一种拓扑结构灵活、可靠性高、传输速率和效率高的实时以太网技术,适用于运动控制领域。本文将EtherCAT总线技术与伺服驱动器结合在一起,研究并开发了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系统。本文分别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轴两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算法和SVPWM控制技术。硬件设计方面,主要有基于STM32F407芯片的主控制电路,智能功率模块IPM FSAM20SH60A为主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电路,ET1100为从站控制器的通信模块,并设计了电源转换电路、光耦隔离电路、AD采样电路、传感器接口电路和外围辅助电路,完成了伺服驱动器系统的硬件开发工作。软件设计方面,在Keil μVision4集成环境下用C语言编写程序,系统软件设计分成了三大部分: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和通讯程序。采用模块化方式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子程序,包括:三电阻电流采样、SVPWM波的产生、PID调节器数字化和EtherCAT通讯等,实现了伺服驱动器的软件设计工作。最后,搭建了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系统实验平台,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调试,并进行了电机相电压测试实验、SVPWM波测试实验和性能测试实验,验证了伺服驱动系统能达到预期目标,基本上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关键词】:伺服控制系统 STM32 空间矢量算法 EtherCAT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12
- 1.3 EtherCAT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3
- 1.4 课题来源和论文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控制方法14-25
- 2.1 PMSM的结构特点14-15
- 2.2 PMSM的数学模型15-18
- 2.2.1 PMSM在静止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15-17
- 2.2.2 d-q轴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7-18
- 2.3 PMSM矢量控制技术18-24
- 2.3.1 绕组等效变换和坐标变换18-20
- 2.3.2 SVPWM控制技术20-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伺服驱动器系统硬件平台设计25-40
- 3.1 伺服驱动器硬件系统总体架构25-26
- 3.2 主控部分设计26-27
- 3.2.1 STM32微处理器26-27
- 3.2.2 STM32外围电路27
- 3.3 电源部分设计27-29
- 3.3.1 电源系统设计27-28
- 3.3.2 电压转换电路设计28-29
- 3.4 功率驱动和隔离电路设计29-33
- 3.4.1 IPM逆变器驱动电路29-31
- 3.4.2 光耦隔离电路31
- 3.4.3 电流采样电路31-32
- 3.4.4 传感器接口电路32-33
- 3.5 EtherCAT通讯部分设计33-38
- 3.5.1 EtherCAT工作原理33-35
- 3.5.2 EtherCAT从站通讯接口35-38
- 3.6 外围辅助电路设计38-39
- 3.6.1 LCD屏显示接口设计38
- 3.6.2 制动电路38-39
- 3.7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伺服驱动器系统软件开发40-50
- 4.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40-41
- 4.2 系统模块化程序设计41-49
- 4.2.0 传感器接口软件设计42-44
- 4.2.1 电流采样程序44
- 4.2.2 SVPWM波产生程序44-45
- 4.2.3 PID调节器的数字化实现45-47
- 4.2.4 EtherCAT通讯程序设计47-49
- 4.3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系统构建与实验50-55
- 5.1 EtherCAT伺服驱动器系统平台搭建50-52
- 5.2 系统软硬件测试及实验分析52-54
- 5.2.1 SVPWM测试实验52-53
- 5.2.2 三相电压波形测试实验53
- 5.2.3 性能测试实验53-54
- 5.3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5-56
- 6.1 结论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杰;闫英敏;赵霞;;伺服驱动器自动测试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12期
2 冯兆冰;吴孔圣;王声文;刘庆宏;王庆朋;;通用型交流伺服驱动器设计技术探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4期
3 王爱祥;刘日宝;;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研究[J];现代雷达;2006年03期
4 唐中燕;;三菱PLC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通信[J];机床电器;2012年06期
5 ;新品[J];伺服控制;2009年01期
6 尹向光;;轴卡故障引发伺服驱动器报警[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年01期
7 ;行业动态[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2期
8 ;Beckhoff驱动器家族新成员:额定电流为40A的紧凑型伺服驱动器[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年04期
9 ;新品[J];伺服控制;2008年06期
10 鲁文申;;浅谈伺服驱动器在半导体封装机器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永江;;基于GSK-Link的伺服驱动器的设计[A];《IT时代周刊》2013年度论文集[C];2013年
2 倪勇;俞建军;吴汶芪;;基于矢量控制算法的DSP伺服驱动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辜小兵;房庆海;金传付;;一种交流伺服驱动器主回路的设计与实现[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4 李荫涛;孙伟;肖正宇;王东文;;大功率低压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PWM逆变电路中MOSFET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实现[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利;姚宏;朱凌云;陈炜;;多自由度网络化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及应用[A];第十八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希刚;ACOPOSmulti智能伺服驱动器突出节能、紧凑及安全要求[N];中国纺织报;2007年
2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陆贺卿;贝加莱新一代伺服驱动器ACOPOS multi在超长细纱机上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文;伺服驱动器电流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朱志超;伺服驱动器速度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闫磊;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15年
4 邢庆辉;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开发[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5 丁辉;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实现及其速度环非线性控制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杨炀;微小型高性能电机伺服驱动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志成;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的研究与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8 康惠林;绣花机主轴伺服驱动器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1年
9 邵锋;嵌入式网络化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平台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褚立铭;低压小功率伺服驱动器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EtherCAT总线式伺服驱动器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0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