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仿生性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22 21:01
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通过模仿自然生物提升了生产效能,另一方面也使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媒介成为了可能,本文通过论述机器人的广义定义、机器人艺术与控制论的重要联系,逐步聚焦到对艺术创作中的仿生机器区别于其他艺术媒介的特殊性讨论。通过对多位艺术家运用仿生机器与其他媒介、系统、环境或生命形式相融合的创作策略的对比研究,阐述仿生机器两种模式—形态仿生、行为仿生的不同应用层级关系与艺术表现特性以及仿生性研究的延展性价值。最后,通过笔者的研究成果生成的艺术方案,进一步对该领域相关艺术实践与研究做出从理论到实践的实质性讨论。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类头骨进化过程①实际上,工具对人类的影响远远不止提升捕猎能力那么简单,由于人猿开始使用
石黑浩与他“自己”
SuzanneHeintz一家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身性与默会表征:人工智能能走多远?[J]. 何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机体哲学论纲[J]. 王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J]. 田立慧.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生命感是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标志[J]. 王春霞.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12)
[5]“控制论”创立的启示[J]. 汪道胜.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9(11)
[6]控制论美学的产生及其走向[J]. 涂途. 文艺研究. 1989(05)
本文编号:3297888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类头骨进化过程①实际上,工具对人类的影响远远不止提升捕猎能力那么简单,由于人猿开始使用
石黑浩与他“自己”
SuzanneHeintz一家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身性与默会表征:人工智能能走多远?[J]. 何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机体哲学论纲[J]. 王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J]. 田立慧.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4]生命感是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标志[J]. 王春霞.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12)
[5]“控制论”创立的启示[J]. 汪道胜.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2009(11)
[6]控制论美学的产生及其走向[J]. 涂途. 文艺研究. 1989(05)
本文编号:3297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29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