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加减速工况下抗俯仰运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21-08-30 03:20
  半主动悬架的阻尼可调,通过半主动悬架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目前半主动悬架的研究主要针对汽车匀速行驶的工况设计控制器抑制车身振动。但实际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存在加减速工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车辆在平路行驶的加减速工况,研究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抑制车身过于剧烈的俯仰运动,在保证汽车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车辆的平顺性能。首先,为解决目前研究的车辆模型大多假设俯仰中心与质心重合且只适用于匀速工况的问题,本文在对悬架结构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俯仰中心更贴合实际情况的半车模型,能准确表征汽车加减速行驶时的俯仰运动特性。然后针对一种磁流变阻尼器模型不能适用于所有工况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针对本文研究的加减速工况,综合考虑模型精度和复杂度,给出了分段模型的建模方法。该部分建立的半主动悬架车辆系统,为后面的仿真分析和优化控制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为抑制汽车加减速行驶工况下车身的俯仰运动,本文基于建立的车辆系统提出了半主动悬架的优化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加减速工况下悬架阻尼对俯仰角、车身垂向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影响,设计了加减速工况下评价汽...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加减速工况下抗俯仰运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加减速工况下分段模型前后悬架动行程变化率的时频分析图

双曲正切,时频分析,前后悬架,加减速


a) 前悬架动行程变化率时频分析图 b) 后悬架动行程变化率时频分析图图 2-16 加减速工况下双曲正切模型前后悬架动行程变化率的时频分析图从仿真结果看出,在加减速工况下,动行程变化率的幅值比较小,频率大部分集中在比较低的频段。此时采用双曲正切模型和分段模型的俯仰角的仿真曲线对比如图 2-17 所示。0 5 10 15 20 25-1.5-1-0.500.511.522.53时间[s]俯仰角[deg]0A1A2Aa) 双曲正切模型仿真结果0 5 10 15 20 25-1.5-1-0.500.511.522.53时间[s]俯仰角[deg]0A1A2Ab) 分段模型仿真结果图 2-17 使用双曲正切模型和分段模型的仿真的俯仰角结果从图 2-17 中看出,使用双曲正切模型仿真不同的阻尼器控制电流下俯仰角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自适应反推跟踪控制[J]. 庞辉,陈嘉楠,刘凯.  兵工学报. 2017(07)
[2]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多项式逆模型的半主动悬架混合H2/H∞鲁棒控制研究[J]. 陈金水,张永祥.  汽车零部件. 2010(09)
[3]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J]. 邓志党,高峰,刘献栋,杜发荣.  振动与冲击. 2006(03)
[4]汽车半主动悬架技术研究综述[J]. 任勇生,周建鹏.  振动与冲击. 2006(03)

博士论文
[1]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研究[D]. 余淼.重庆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面向舒适性的智能汽车半主动悬架鲁棒控制及车速优化[D]. 孙佳宁.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2]轮毂驱动电动车扭矩分配及横摆稳定控制方法研究[D]. 滕婷.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悬架和线控制动联合控制的制动平顺性研究[D]. 霍舒豪.清华大学 2015
[4]基于逆模型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D]. 吴健.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5]非线性刚性系统Rosenbrock-RK隐显方法的数值分析[D]. 黄斌.湘潭大学 2014
[6]解刚性问题的一类指数拟合方法[D]. 马国卫.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1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371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