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氨基酸@金簇的模拟氧化酶活性及其对NO 2 - /NO的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3 17:04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纳米材料生物分析方法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作为潜在的分析探针,不仅提高了灵敏度,而且为单分子领域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平台。作为人工酶的新兴研究领域,纳米酶独特的性质,吸引了研究人员们的巨大兴趣。与天然酶和经典人工酶相比,纳米酶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如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对恶劣环境的稳健性,长期储存以及尺寸/组成依赖性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探索出许多纳米材料用来模拟各种天然酶,如过氧化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漆酶等。其中一些被应用于生物分析,环境分析和医学治疗等,并通过比色,荧光和电化学方法检测各种生物分子。目前,对于纳米酶的生物传感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模拟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对于具有模拟氧化酶活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还比较少。以生物分子作为保护剂制备的金纳米簇,具有低毒性、高水溶性、光稳定性、电学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荧光标记、电化学发光传感等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将首次将His@AuNCs纳米酶的催化活性与电催化活性相结合应用于生物分析。本...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酶
        1.2.1 金属纳米材料模拟酶
        1.2.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模拟酶
        1.2.3 碳基纳米材料模拟酶
        1.2.4 新型纳米材料模拟酶
    1.3 纳米材料
        1.3.1 纳米材料的合成
        1.3.2 纳米材料的性质
    1.4 纳米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1.4.1 纳米酶检测H2O2
  •         1.4.2 葡萄糖的纳米酶传感
            1.4.3 纳米酶传感器检测核酸
        1.5 本论文整体构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His@AuNCs模拟氧化酶活性及RGO对其酶活性增强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His@AuNCs/RGO的模拟氧化酶活性
            2.3.2 纳米酶的酶动力学实验
            2.3.3 表征His@AuNCs/RGO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His@AuNCs/RGO的模拟氧化酶活性对亚硝酸盐的检测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His@AuNCs/RGO比色检测亚硝酸盐
            3.3.2 亚硝酸盐与TMB在 His@AuNCs/RGO-GCE的响应
            3.3.3 修饰电极(His@AuNCs/RGO-GCE)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3.3.4 His@AuNCs/RGO-GCE电化学检测亚硝酸盐
            3.3.5 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is@AuNCs/RGO-GCE的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NO在 His@AuNCs/RGO-GCE电极上的响应
            4.3.2 His@AuNCs/RGO-GCE检测NO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53357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953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