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光纤布拉格光栅耐海水腐蚀温度增敏传感器

发布时间:2017-06-22 15:21

  本文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耐海水腐蚀温度增敏传感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电镀法和磁控溅射法设计了一种电镀增敏铜薄膜和耐海水腐蚀碳薄膜的微型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温度传感器。当海水温度范围为0~50℃时,设计的FBG温度增敏传感器的布拉格波长与海水温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系数高达99.99%。温度灵敏度可由电镀时间和电流精确控制。将镀铜薄膜探头、镀铜薄膜和二氧化硅薄膜探头、镀铜薄膜和碳薄膜探头的温度特性和抗海水腐蚀特性作对比。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系数随铜薄膜层厚度呈指数增长,铜薄膜层厚度随电镀时间呈线性增长,碳薄膜层的类金刚石结构可抑制增敏铜薄膜层在海水中的腐蚀。
【作者单位】: 武汉东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耐海水腐蚀 增敏薄膜 光纤布拉格光栅
【基金】:武汉东湖学院青年基金(2015dhzk06)
【分类号】:P716;TP212.11
【正文快照】: l引言 海水温度的分布及变化成为海洋研究的重要内容[14],海水温度是气象、航海和水声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海水温度测量主要利用yP电阻和热敏电阻的温度灵敏性能。铂电阻(Pt500型)温度传感器稳定性好、精度高,但是价格昂贵且线性度较差;热敏电阻的电压输出与温度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章鹏;吴俊;刘浩;;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12期

2 刘丽辉,张伟刚,郭宏雷,曹晔,金龙,张昊,杨亦飞,赵启大,开桂云,董孝义;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增敏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3 涂勤昌,张伟刚,孙磊,董孝义;光纤布拉格光栅横向应变特性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12期

4 吴飞;李立新;李志全;;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横向受力特性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2006年04期

5 赵洪霞;鲍吉龙;陈莹;;利用剪滞法对包覆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力传递规律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6年05期

6 张鑫;;光纤布拉格光栅在火灾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顾玉娟;恽斌峰;汪弋平;崔一平;;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高温特性研究[J];电子器件;2007年06期

8 武斌;李毅;胡双双;蒋群杰;;双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锁定器的设计与制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9 姚海凤;辛丽;赵海发;宋瑛琳;;级联光纤布拉格光栅光谱特性研究[J];物理实验;2009年01期

10 李鸿强;于晓刚;苗长云;李恩邦;习江涛;王瑞;张诚;张美玲;刘丽妍;;光纤布拉格光栅人体测温的关键问题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强;苗长云;陈弘达;习江涛;张诚;于晓刚;王瑞;张美玲;刘宏伟;;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智能服装人体测温模型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斌;李毅;胡双双;蒋群杰;;双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锁定器的设计与制备[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潇;苟怡;;光纤布拉格光栅称重系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碧强;赵建林;秦川;江维;樊帆;黄钊;;基于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浓度变化过程测量[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庆;朱永;夏哲;张洁;陈伟民;;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通用组件化封装与温度调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窦小宁;葛海波;王平;;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的研究分析[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宋民青;侯尚林;张保侠;黎锁平;刘延君;;光子晶体光纤布拉格光栅慢光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姚海凤;辛丽;宋瑛林;;级联光纤布拉格光栅光谱特性[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耀;韩正英;高业胜;;高精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测试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纪周;张晨;由静;;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计在TBM掘进中的监测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忠扬;微纳光纤功能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金亮;高峰值功率脉冲主振荡功率放大光纤激光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3 田丰;微纳光纤直写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吕昌贵;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任文华;智能光纤传感网络中关键器件的研制和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赵平;基于微纳光纤的无源微小光学器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潘h介

本文编号:472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472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