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机会传感网络关键节点预测

发布时间:2017-07-03 19:10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机会传感网络关键节点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机会传感器网络 关键节点 阶段贡献度 区域贡献度 多属性决策


【摘要】:机会传感网络是一种不需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完整链路,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相遇机会实现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应用于野生动物追踪、森林环境监测以及智能交通等。机会传感网络中,关键节点的失效可能导致网络运行不正常,甚至瘫痪。如能获知或预测网络的关键节点,便可根据关键节点的相关信息对网络进行优化,在网络出现瘫痪时,第一时间排查关键节点,可大大减少网络维护时间和成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机会传感网络的关键节点预测方法。论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网络关键节点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关键节点判定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指出现有的方法不适用于机会传感网络;针对机会传感网络消息传输时延高、网络结构呈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了多区域机会传感网络分层结构模型的消息传输过程,定义阶段贡献度反映节点在消息传输过程中的贡献,定义区域贡献度反映节点对区域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以节点在网络中的综合贡献度作为判断关键节点的依据,并提出基于多属性决策中理想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关键节点预测方法。论文采用机会传感网络仿真器实(Opportunistic Networking Environment,ONE)模拟四种典型的多区域机会传感网络场景,分别采用TOPSIS算法和改进TOPSIS算法预测关键节点,结果表明,采用改进TOPSIS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利用寻迹小车搭建了实验床,结果表明,采用改进TOPSIS算法的预测精度更高。
【关键词】:机会传感器网络 关键节点 阶段贡献度 区域贡献度 多属性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8-11
  • 1.1.1 无线传感网络简介8-9
  • 1.1.2 机会网络简介9-10
  • 1.1.3 机会传感网络简介10-11
  • 1.2 课题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文章组织结构12-14
  • 第2章 研究现状14-26
  • 2.1 基于准则判定方法14-16
  • 2.1.1 右手法则判定法14-15
  • 2.1.2 DPDP判定法15-16
  • 2.2 基于参数判定方法16-22
  • 2.2.1 节点度17-18
  • 2.2.2 介数18-19
  • 2.2.3 接近度19-20
  • 2.2.4 网络凝聚度20-22
  • 2.3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判定方法22-24
  • 2.3.1 社会网络分析法22-23
  • 2.3.2 系统科学分析法23-24
  • 2.4 其他判定算法24-25
  • 2.4.1 Pagerank算法24
  • 2.4.2 HITS算法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机会传感网络26-33
  • 3.1 OSN场景及模型26-28
  • 3.1.1 多区域OSN网络26-27
  • 3.1.2 MOSN分层结构27-28
  • 3.2 MOSN关键节点28-30
  • 3.3 阶段贡献度30-31
  • 3.4 区域贡献度31-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MOSN关键节点预测33-44
  • 4.1 多属性决策理论33-36
  • 4.1.1 多属性决策基本概念33
  • 4.1.2 经典的多属性决策方法33-35
  • 4.1.3 属性权重值确定方法35-36
  • 4.2 多属性决策预测关键节点合理性分析36-37
  • 4.3 基于TOPSIS预测关键节点37-39
  • 4.3.1 算法描述37-39
  • 4.3.2 算法流程39
  • 4.4 基于改进TOPSIS预测关键节点39-43
  • 4.4.1 算法描述39-42
  • 4.4.2 算法流程42-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实验设计及分析44-62
  • 5.1 模拟实验44-56
  • 5.1.1 ONE仿真简介44-45
  • 5.1.2 节点移动模型45-46
  • 5.1.3 典型MOSN场景46-48
  • 5.1.4 实验结果及分析48-56
  • 5.2 实验床实验56-61
  • 5.2.1 硬件平台56-58
  • 5.2.2 软件平台58-60
  •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60-61
  • 5.3 本章小结61-6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6.1 总结62-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情况67-6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凌;朱明虎;;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网络分析[J];信息通信;2013年10期

2 杨军,苑立波;白光干涉双环传感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熊黎;无线传感网络中高能效的信息传播协议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5期

4 牟连佳,牟连泳;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1期

5 魏雪云;廖惜春;;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4期

6 屠燕春;郭爱煌;;基于协同分集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与信道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21期

7 王雪;马俊杰;王晟;;无线传感网络中覆盖能效动态控制优化策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6期

8 夏德海;;无线传感网络测量系统的应用前景[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年04期

9 李艳波;于德海;杨俊成;;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分析与运用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年11期

10 肖同松;;无线传感网络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成武;黄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设计及应用[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十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荣;高培德;郑春雷;封松林;;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涛;刘景泰;邴志刚;;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与运用综述[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伟松;袁慎芳;;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魏雪云;郑威;王鹏波;;无线传感网络时空融合(英文)[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6 张雷;徐大可;;无线传感网络在预装式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设计[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钟文强;熊庆宇;黄河;王小刚;;一种基于非均匀部署的无线传感网络能耗均衡算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文龙;刘艳华;郭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9 郑毅敏;贾京;赵昕;;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施工阶段远程监测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浩;李非;;新型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姜澎;上海启动信息领域973项目[N];文汇报;2006年

2 艾琪;小小实验室开辟无线传感大市场[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许琦敏;小小实验室闯出无线传感大市场[N];文汇报;2007年

4 王琦;RFID在制造和物流领域中快速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罗万明;IPv6尚缺“杀手级”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7年

6 本报记者 祝蕾 见习记者 李小梦;陈冬岩:默默耕耘无线传感市场[N];济南日报;2010年

7 许琦敏;我国无线传感技术完整价值链已初步形成[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孟庆丰 特约记者 董竞敏;建无线传感网络在线实时监测溢油[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罗清岳;从WSN应用看WSN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10 宗合;信息技术催生“智慧农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哲;面向区域监控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吴键;面向结构监测的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巫婕妤;制造车间无线传感网络结构设计及路由与定位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石军锋;无线传感网络动态休眠通信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韩悦文;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大容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滕国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刚;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陈健;水下传感网络的能量优化组网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徐学永;面向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建波;无线传感网络拓扑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学超;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立彬;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玲燕;无线传感网络水质监测节点设计与节点部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翔;基于ZigBee的农业传感网络与土壤湿度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韩颖;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6 周思浩;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停车场内智能引导系统[D];长安大学;2015年

7 程飞;可重构低压电力线载波传感网络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8 董兴;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气体浓度监测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9 蒲仁波;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地下金属物体的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10 魏静如;无线传感器部署算法及自然交互部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机会传感网络关键节点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机会传感器网络 关键节点 阶段贡献度 区域贡献度 多属性决策




本文编号:514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14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