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狭小空间内的全向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8:05

  本文关键词:狭小空间内的全向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向移动平台 Mecanum轮 减震机构 模糊PID 联合仿真 STM32


【摘要】: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全向移动技术逐渐成熟,其中使用Mecanum轮技术的全向移动设备凭借运行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Mecanum轮全向移动平台具备平面运动的全部三个自由度,能大大提高传统轮式设备的移动效率,特别适用于狭小作业空间。在物流、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设计的全向移动平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使用软件联合仿真加快了研发进度,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物理样机并完成了测试。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对机械结构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全向移动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对机械结构存在的轮组和地面接触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减震机构。结合运动学结果分析了车身参数变化对运动精度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将设计的减震机构引起的运动误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用于轮组协同控制。介绍了模糊PID控制器原理,分析了平台的动力参数并进行了电机选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直流电机闭环控制系统,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3)建立了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本文详细列写了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完成了平台典型运动状态的仿真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4)完成了物理样机机械本体制作和控制系统调试。文章描述了机械结构的特点,介绍了电气系统的总体方案,其中移动平台基于STM32高性能单片机完成轮组闭环控制和人机交互,在上位PC机开发了基于VB.NET环境的控制软件。最后通过物理样机实验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本文结合虚拟样机仿真和实物样机试验的方法,对全向移动平台的车身结构和电控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优化,对该类型全向运动装置的大规模推广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全向移动平台 Mecanum轮 减震机构 模糊PID 联合仿真 STM32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14-18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外应用状况16-18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第2章 全向移动平台稳定性结构设计20-32
  • 2.1 Mecanum轮全向移动平台运动分析20-25
  • 2.1.1 Mecanum轮及其结构特点20-21
  • 2.1.2 全向移动平台运动学分析21-24
  • 2.1.3 全向运动平台全向运动的实现24-25
  • 2.2 全向移动平台减震机构设计25-31
  • 2.2.1 减震机构的必要性25-26
  • 2.2.2 减震机构对运动精度的影响26-28
  • 2.2.3 减震机构建模与分析28-30
  • 2.2.4 减震机构设计30-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平台轮组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32-44
  • 3.1 模糊PID控制器原理32-37
  • 3.1.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33-34
  • 3.1.2 精确量的模糊化34
  • 3.1.3 模糊推理34-35
  • 3.1.4 解模糊35-36
  • 3.1.5 数字PID控制器原理36-37
  • 3.2 平台动力参数分析和电机选型37-38
  • 3.3 直流伺服系统设计和仿真38-40
  • 3.4 四轮协同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40-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基于ADAMS和MATLAB的虚拟样机联合仿真44-54
  • 4.1 全向移动平台虚拟样机的建立44-45
  • 4.2 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45-47
  • 4.3 典型运动状态的联合仿真和实验分析47-53
  • 4.3.1 虚拟样机纵向运动仿真47-48
  • 4.3.2 虚拟样机横向运动仿真48-49
  • 4.3.3 虚拟样机斜 45°运动仿真49-50
  • 4.3.4 虚拟样机原地旋转运动仿真50-51
  • 4.3.5 仿真误差分析51-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物理样机设计和运动实验分析54-72
  • 5.1 机械本体设计54-55
  • 5.2 电气系统总体设计方案55-56
  • 5.3 电气系统硬件设计56-59
  • 5.3.1 主控制器控制电路56-58
  • 5.3.2 低压报警电路设计58
  • 5.3.3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58-59
  • 5.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59-63
  • 5.4.1 软件设计总体任务59-60
  • 5.4.2 软件运行流程图60-61
  • 5.4.3 主控制器程序设计61-62
  • 5.4.4 上位PC机控制程序设计62-63
  • 5.5 物理样机实验63-70
  • 5.5.1 物理样机展示63-64
  • 5.5.2 实验方法介绍64-67
  • 5.5.3 典型运动实验67-69
  • 5.5.4 实验总结和误差来源分析69-70
  • 5.6 本章小结70-7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6.1 总结72
  • 6.2 不足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国恒;曹可劲;许江宁;朱银兵;;基于罗兰C的全向磁天线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12期

2 王威;李欣冀;王辉;彭云;;一种宽带全向防热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12年S2期

3 李团结;苏理;张琰;;直线电机驱动的全向滚动球形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4期

4 邓春燕;裴锦华;;全向式气囊着陆装置缓冲过程的仿真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0年01期

5 侍才洪;康少华;段秀兵;贾巨民;张西正;;伤员转运机器人全向行走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09年09期

6 田元兵;张峰;李广彬;;室分新型全向吸顶天线应用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1年08期

7 毛臣健;周忆;;一种通用的全向视觉水平边线快速检测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12年02期

8 杨绍武;卢惠民;张辉;郑志强;;一种与模型无关的全向视觉系统标定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5期

9 卢麒屹;傅光;张志亚;范一鹏;冉涛;;一种带有寄生贴片的全向印刷天线[J];微波学报;2010年S2期

10 李晓明;王兰柱;田亚平;;全向视觉中数据噪声对参数估计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启军;刘磊;陈晓庆;陈超;;导航卫星全向测控方法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2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及兼容与互操作[C];2012年

2 卢麒屹;傅光;张志亚;范一鹏;冉涛;;一种带有寄生贴片的全向印刷天线[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吕源;沈学民;龚文斌;;新型全向印刷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穆希辉;来升;杜峰坡;;全向行驶防爆侧面叉车关键技术研究[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鑫;MIMO无线通信系统全向传输与信道估计理论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杰;基于麦克纳姆轮全向车设计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林宇;大规模MIMO系统同步及全向传输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邢雯丽;8Mecanum轮全向移动平台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实验[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勇;狭小空间内的全向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5 海丹;全向移动平台的设计与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林高鹏;全向视频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晶;球形目标无畸变全向视觉硬件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8 张鹏;全向运输架车运动仿真分析与结构拓扑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张鹏;应用于LTE系统中的全向吸顶天线[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娄静涛;面向室内三维重建的单幅全向图水平直线检测与定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7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37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