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角位移传感机理及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角位移传感机理及实验研究
【摘要】:角度作为主要的几何参数之一,在仪器仪表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准确度对产品的质量和寿命有着直接性影响。角位移传感器作为一种实时测量角度的机电元件,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传统的角位移传感器都依赖空间精密刻线,存在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缺点。时栅角位移传感器采用“时空坐标转换”思想,将空间量的测量转换为时间量的测量,使精密位移测量对精密空间刻线的依赖程度大幅度下降。不过,无论是最初的场式时栅还是后来改进的变耦合系数时栅都需要在定子或转子上人工绕制线圈,且传感器的转子和定子是紧贴的,所以存在因绕组分布不均带来测量误差、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存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依据时栅结构的灵活多变性,将霍尔效应、磁阻效应和磁电效应等物理效应和时栅的测量思想集成于一体来实现角位移的测量。其中最新一代的TMR隧道磁阻传感器与传统的磁传感器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高灵敏度、小体积、低功耗及易集成等性能优势,因而提出一种基于TMR隧道磁阻效应与时栅的测量思想及信号处理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角位移传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时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TMR线性磁传感器的特性,提出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角位移测量原理。(2)根据角位移测量原理,对传感器模型进行仿真,完成了磁路设计和结构中重要参数的确定。(3)对TMR芯片的特性进行测试并验证仿真结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的原理进一步验证。(4)搭建实验平台对传感器的静态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存在的系统误差提出传感器的封装设计。综上所述,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角位移传感器主要从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结合实际,不断的完善传感器的设计。经实验测试,传感器样机不仅能够实现角位移的测量,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其稳定性达0.025v,分辨率为0.1°。
【关键词】:TMR 时栅 传感器 磁场仿真 角位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角位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0-12
- 1.2.2 磁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2-14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14-17
- 2 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传感器工作原理17-31
- 2.1 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17-21
- 2.1.1 时空坐标转换思想17-18
- 2.1.2 场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18-19
- 2.1.3 时栅信号处理方式19-21
- 2.2 TMR隧道磁阻传感器21-24
- 2.2.1 TMR隧道磁阻效应21-23
- 2.2.2 TMR线性磁传感器23-24
- 2.3 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传感原理24-29
- 2.3.1 传感理论24-26
- 2.3.2 传感数学模型26-27
- 2.3.3 转动部件的选择27-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3 传感器模型研究31-49
- 3.1 传感器的结构31-35
- 3.1.1 芯片的选择32-34
- 3.1.2 仿真软件的选择34-35
- 3.2 齿轮设计35-41
- 3.2.1 齿轮结构设计36-38
- 3.2.2 齿轮材料的选取38-41
- 3.3 永磁体的选型41-45
- 3.3.1 永磁体材料的选取41-42
- 3.3.2 永磁体形状尺寸参数的设计42-45
- 3.4 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45-48
- 3.4.1 空气间隙的确定45-46
- 3.4.2 空间正交位置的确定46-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4 传感器原理性验证49-63
- 4.1 实验平台的搭建49-51
- 4.1.1 电机的选择49-50
- 4.1.2 数据采集卡50
- 4.1.3 Labview测试平台50-51
- 4.2 传感器结构与参数实验51-57
- 4.2.1 TMR芯片性能测试51-54
- 4.2.2 齿轮的磁场变化周期测试54-55
- 4.2.3 不同空气间隙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测试55-56
- 4.2.4 传感器的空间正交性测试56-57
- 4.3 角位移的测量57-60
- 4.3.1 驻波信号57-59
- 4.3.2 行波信号59-60
- 4.3.3 相位差60
- 4.4 本章小结60-63
- 5 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封装设计63-71
- 5.1 传感器静态特性63-67
- 5.1.1 稳定性63-64
- 5.1.2 分辨率64-67
- 5.2 传感器的封装设计67-70
- 5.3 本章小结70-71
- 6 总结与展望71-73
- 6.1 总结71-72
- 6.2 展望72-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7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多维科技推出用于运动传感的TMR磁敏齿轮传感器[J];计算机与网络;2012年13期
2 刘涛;贺强民;黄伟;;TMR加固的SpaceWire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尚桂响;曲国辉;赵辉;;奶牛养殖小区推广TMR饲养技术浅析[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关金森;许波;;TMR工艺好管家——智能饲喂管理系统[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TMR工艺好管家—智能饲喂管理系统[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福金;西野直树;王靖宇;;关于普通TMR与发酵TMR的好气安定性的比较[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俊;;TMR饲料搅拌车工作原理与选择探索[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6 徐晓明;张克春;徐国忠;范占炼;张瑞华;;发酵TMR对泌乳后期奶后期泌乳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陈星;;栓系牧场固定式TMR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夏晨;邬彩霞;赵国琦;;奶牛TMR中添加艾叶对乳风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邬彩霞;赵国琦;陈国宏;;TMR日粮中粗饲料长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晓亮;孙启忠;;发酵TMR粗饲料配方优化研究的意义[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遵守规程 玩转TMR[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薇;TMR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蛋白酶对蛋白降解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世荣;基于TMR传感器的伺服电机磁编码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淑娴;基于TMR和时栅技术的角位移传感机理及实验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3 闫瑞;TMR搅拌时间和苜蓿添加量对奶牛采食量、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杨晓亮;发酵TMR粗饲料配方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欣;基于TMR传感器的人民币纸币鉴别与面值识别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贺鸣;TMR中粗饲料不同颗粒大小对干奶牛咀嚼行为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1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4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