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巡航电动力(AGV)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7-07-16 14:23
本文关键词:自动巡航电动力(AGV)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AGV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型控制器 初始角度 校正角度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不足逐渐凸显。自动巡航电动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工厂、港口和物流仓库等劳动力需求多的地方受到极大的欢迎,AGV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具有无污染、灵活便捷、效率高等优势,已成为现代化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完成工厂内货物搬运等运输功能,特别在宽调速范围实现多种路径运行,需通过AGV两车轮的速度差完成,从而对电机提出较的高动态性能。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调速范围宽、动态性能好、效率高和噪音小等优点,是作为AGV驱动电机最佳的选择。本课题受企业委托,研制AGV电机驱动器。通过实验平台测试和模拟现场运行,验证了采用基于极坐标d轴电压补偿矢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综合AGV电机驱动器的研制要求,本设计做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理解与分析,以提高电机动态性能为控制目标,研制VEXTA电机驱动器。通过采用了基于极坐标d轴电压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满足AGV运行要求。(2)设计了以8T6STM32F103C为主控芯片的驱动器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辅助电源电路、8T6STM32F103C及其外围电路、主电路及其驱动电路、检测电路。(3)根据AGV电机驱动器的设计要求,在IAR编程环境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软件。通过程序完成电机转子初始角度和校正角度的确定、电机转子角度的实时计算、电机速度的检测与计算,基于极坐标d轴电压补偿矢量控制算法以及相应的保护程序。在硬件和软件设计基础上,对驱动器进行调试实验。在实验室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在模拟现场的直线、弯道、岔路、汇合路和路坎等路径进行不同速度的AGV空载和带载运行及平稳度测试,测试结果都符合模拟现场运行要求,进一步验证采用基于极坐标d轴电压补偿矢量型驱动器的正确性。
【关键词】:AGV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型控制器 初始角度 校正角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41;TP23
【目录】:
- 摘要4-5
- Aba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AGV发展概况10-11
- 1.2 永磁电机的分类11-12
- 1.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12-13
- 1.4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方法的分类13-14
-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14-15
- 1.6 论文的各章概要介绍15-16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16-28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16-19
- 2.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19-22
- 2.3 基于极坐标d轴电压补偿的矢量控制方式22-23
- 2.4 空间电压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23-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AGV电机驱动器硬件设计28-40
- 3.1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硬件框图28
- 3.2 辅助电源电路28-30
- 3.3 STM32F103C8T6及其外围电路30-32
- 3.4 主电路及其驱动电路32-35
- 3.4.1 主电路32-33
- 3.4.2 驱动电路33-35
- 3.5 直流母线电流检测电路及过流保护电路35-36
- 3.6 霍尔检测电路36-37
- 3.7 接口电路37-39
- 3.7.1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37
- 3.7.2 速度给定检测电路37-38
- 3.7.3 刹车检测电路38
- 3.7.4 485 通信电路38-39
- 3.8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AGV电机驱动器软件设计40-61
- 4.1 CPU模块及其初始化40-43
- 4.2 驱动器主程序流程图43-44
- 4.3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44-46
- 4.3.1 TIM1中断程序流程图44-45
- 4.3.2 TIM2中断程序流程图45-46
- 4.4 转子初始位置角度的确定46-50
- 4.5 转子位置实时角度确定50-53
- 4.6 电机转子速度计算53-55
- 4.7 极坐标下的合成电压矢量幅值及其与d轴夹角的计算55-60
- 4.8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61-75
- 5.1 驱动器实验61-64
- 5.1.1 实验平台61-62
- 5.1.2 电机及其接口62
- 5.1.3 驱动器接口图62-63
- 5.1.4 驱动器实验波形63-64
- 5.2 模拟现场AGV及运行路线介绍64-69
- 5.2.1 AGV结构及模拟现场运行方式64-65
- 5.2.2 模拟现场运行路线图65-66
- 5.2.3 速度设置界面66-67
- 5.2.4 AGV平稳度测试67-68
- 5.2.5 加载装置68-69
- 5.3 突加减负载实验69
- 5.4 带载实验69-71
- 5.5 动态跟随响应实验71-72
- 5.6 模拟现场空载运行72-74
- 5.7 模拟现场带载运行74
- 5.8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6.1 总结75
- 6.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程志磊;汪旭东;许孝卓;封海潮;;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直接反馈矢量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5年06期
2 卢超月;夏继强;叶呈洋;;STM32的磁导航自主导引车通用驱动器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年04期
3 胡延奇;范永坤;熊皑;;一种新的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动势检测方法[J];微电机;2015年02期
4 黄守坤;段小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国际比较[J];价值工程;2013年31期
5 武启平;金亚萍;任平;查振元;;自动导引车(AGV)关键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10期
6 邵伟;李晓宁;董明;;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综述[J];电气自动化;2013年01期
7 袁野;程善美;胡仙;;基于STM32F103的SVPWM算法实现[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2年04期
8 宋真玉;李宪民;;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12年Z2期
9 张锐;白连平;;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1年03期
10 李耀华;刘卫国;;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比较研究[J];电气传动;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549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4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