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多目标优化粒子群算法的多移动代理协作规划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散多目标优化粒子群算法的多移动代理协作规划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代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负载均衡 网络生存期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移动代理协作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感知数据汇聚任务,但是随着移动代理访问数据源节点数的增加,移动代理携带的数据分组会逐渐增大,导致传感器节点能量负载不均衡,部分数据源节点能耗过快,网络生存期缩短。目前,针对该问题所设计的能耗均衡算法,多以降低多移动代理总能耗为目标,却未充分考虑部分数据源节点能量消耗过快对网络生存期造成的影响。提出离散多目标优化粒子群算法,以网络的总能耗和移动代理负载均衡作为适应度函数,在多移动代理协作路径规划中寻求近似最优解。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多移动代理协作路径规划,在网络总能耗和网络生存期方面的性能优于同类其他算法。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移动代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 负载均衡 网络生存期
【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No.132102210483;No.102102210178)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12230041034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08A520013)~~
【分类号】:TP212.9;TN929.5;TP18
【正文快照】: 1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可以将大规模的传感器部署在各种各样的地形甚至危险地区。WSN多采用自组网的方式进行通信,若和无人机等其他无人操控设备共同构建网Foundation Items: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of Henan Province(No.1321022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晖,吕慧,向剑文,文卫东,朱骁峰,何炎祥;移动代理系统的安全问题[J];计算机应用;2001年07期
2 王汝传,徐小龙;网络中移动代理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吴会松;;移动代理及其应用[J];电脑采购周刊;2002年09期
4 王汝传,徐小龙,郑晓燕,孙知信;移动代理安全机制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2年12期
5 李钢,李增智,王宇,王立;一组移动代理的行为设计模式[J];计算机学报;2002年12期
6 张亚英,尤晋元;移动代理应用中上下文相关的客观协调[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8期
7 穆鸿;王汝传;张登银;;基于主从样式的移动代理安全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3年12期
8 熊焰,苗付友,张泽明;一个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02期
9 姜学明,冯志勇,周玉清;如何防止移动代理和代理平台之间的相互攻击[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01期
10 吴敏,黄杰,王汝传;一种基于异步执行机制的新型移动代理方案[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平;王丹;王国仁;于戈;;移动代理系统互操作技术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2年
2 刘龙平;付鹤岗;;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德强;沈苏彬;;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性能管理[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岳磊;叶震;宋卫卫;;一种基于信任的移动代理安全模型[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冯名正;;一个可靠的移动代理通信算法[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增权;王慧强;;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响应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辉;王兰芹;刘娜;;信任模型在移动代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培;李燕杰;刘晓燕;;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培;李燕杰;刘晓燕;;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育坚;鲍泓;袁家政;;CORBA和移动代理在电信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 张征 潘丽 赵丽丽;入侵检测的智能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劲;移动计算环境中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晋;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自适应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架构与实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3 冯建新;分簇结构移动ad hoc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曲昭伟;基于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客户的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廖小飞;主动网络在移动IPv6、无线网络、移动代理环境中的协议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赵福祥;网络匿名连接中的安全可靠性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胡兰兰;安全协议和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吴建军;恶意主机环境下的移动代码保护[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敦红;基于信任的移动代理安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冯琼诗;移动代理机制及安全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3 黑敏星;基于移动代理的传感网数据融合研究及在温室环境中的应用[D];宁夏大学;2015年
4 李生;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刘金成;基于组件的移动代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浩;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计算环境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徐亮;嵌入式移动代理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周文明;一种基于策略的移动代理控制技术[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高凌云;基于移动代理的信息发布和检索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5年
10 程旭;恶意环境下的移动代理安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84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58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