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能量最优的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轨迹规划
发布时间:2017-08-01 09:15
本文关键词:时间能量最优的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轨迹规划
更多相关文章: 机场跑道异物 时间能量最优 轨迹规划 蚁群算法 Matlab
【摘要】:机场跑道异物是指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区域内出现,并可能对飞机或机场系统造成损伤的不属于原有跑道或者机场的外来物质。大量的案例和实验表明机场跑道异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机场跑道异物主要具有复杂性及危害性大的特点:复杂性是指其类型、形状、体积及重量等都比较复杂及不确定;危害性大是大量的案例及实验都证明其对飞机、人员及机场系统的危害之大。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必须及时的将异物从机场跑道或者机场系统收集并转移,因此处理及时性是必须要保障的参数。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375519),本文提出的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包括机器人移动底座及异物处理操作臂,以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蚁群算法及高阶多项式插值理论为基础,采用时间及能量消耗最优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对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模型及其操作臂进行研究。使异物处理机器人在多处异物间移动轨迹最优,能及时到达异物点并进行处理;同时操作臂末端轨迹光滑平顺,具有时间及能量消耗低的特性。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了提高机器人在多目标下移动的效率,综合分析影响到达异物点速度的各个因素,得出移动的路程是决定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到达异物处的核心影响因素。首先建立异物的坐标,在不考虑机器人载重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运用蚁群算法进行轨迹规划,然后结合实际使用的情况,考虑机器人对跑道异物的装载能力以及机场跑道异物的危害性不同,进行移动轨迹规划。(2)为了使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操作臂末端处理异物时轨迹连续平滑,时间能量最优,对操作臂数学模型进行了正解和逆解,通过对操作臂末端运行轨迹进行高阶多项式插值,对末端运行轨迹进行优化。(3)通过Matlab仿真,实现在不考虑异物处理机器人载重能力的最优移动轨迹,及考虑异物处理机器人载重能力以及考虑异物危害程度情况下机器人往返于异物处理中心及异物点之间的最优轨迹。实现了整体移动距离最短,处理效率最高,实现了机器人整体移动过程中的时间能量最优。(4)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并绘制出操作臂末端的坐标变化情况,绘制出完整的末端运动轨迹,同时绘制出操作臂各关节的角度、速度及加速度变化曲线,验证了插值的有效性,实现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操作臂末端运行轨迹的优化,时间能量最优。
【关键词】:机场跑道异物 时间能量最优 轨迹规划 蚁群算法 Matlab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国外机器人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内机器人研究现状13
- 1.2.3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4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17
- 1.4 主要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操作臂运动分析19-32
- 2.1 机械臂运动学理论基础19-22
- 2.1.1 机械臂坐标系20-21
- 2.1.2 机械臂坐标系变换21-22
- 2.2 操作臂模型确定22-23
- 2.3 操作臂运动学正解23-29
- 2.4 操作臂运动学反解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整体运动路径规划32-38
- 3.1 蚁群优化算法32-33
- 3.2 构建基于蚁群算法数学模型33-35
- 3.3 基于蚁群算法异物处理轨迹优化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操作臂轨迹规划算法38-45
- 4.1 操作臂控制与轨迹规划38-39
- 4.2 轨迹规划目的及过程39-41
- 4.3 操作臂轨迹插值41-44
- 4.3.1 三次多项式插值42-43
- 4.3.2 高阶多项式插值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仿真及模型验证45-68
- 5.1 不考虑承载能力的异物处理轨迹规划46-47
- 5.2 考虑承载能力的异物处理轨迹规划47-52
- 5.2.1 不同承载能力轨迹规划仿真48-51
- 5.2.2 不同承载能力轨迹规划仿真结果分析51-52
- 5.3 考虑跑道异物危害性的轨迹规划52-65
- 5.3.1 不同承载能力考虑危害性轨迹规划仿真53-64
- 5.3.2 不同承载能力考虑危害性轨迹规划仿真结果分析64-65
- 5.4 机场跑道异物处理机器人运动学仿真65-6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结论68
- 6.2 展望68-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煜;肖刚;;机场跑道异物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1年08期
2 蒲刚;许鹏;任平;薛置滢;;基于图像分析的机场跑道毁伤效果评估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02期
3 费智婷;周朝阳;岑小锋;吴飚;;机场跑道毁伤效果评估系统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2年01期
4 张树干;赵伯林;;机场跑道不平度的测量[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年10期
5 李小毛;唐延东;肖颍杰;;多尺度线状目标的机场跑道识别[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6期
6 应龙;栾悉道;吴玲达;;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机场跑道快速检测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02期
7 Bill Burchell;孙立;;机场跑道安全技术[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0年03期
8 操斌;;机场跑道侵入应对策略[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03期
9 朱梦宇,杨裕亮;基于分形特征的机场跑道识别算法的研究[J];红外技术;2005年02期
10 李长耿;舒健生;姚挺;王U,
本文编号:603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60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