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TCCD联合彩色超声对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5 07:25

  本文关键词:TCCD联合彩色超声对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外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TC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患者的颈动脉、颅内动脉及眼部动脉的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8例经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和27名经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的非腔隙性脑梗死对照者进行病史调查、生化检查(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NGSP-HbA1c)等实验室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颈外动脉的二维灰阶级图像及彩色血流图,对双侧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检查彩色血流图;用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检查彩色血流图;清晰显示并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大小,计算斑块积分(plaque score,PS);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加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眼动脉及双侧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of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 EDV),计算出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对所有资料采用计算机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NGSP-HbA1c及HCY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2.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IMT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有显著差异(P0.01);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PS比较经秩和检验表明有显著差异(P0.01)。3.分别对腔隙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的双侧ICA、MCA、OA及CRA的PI及RI行独立样本t检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ICA、MCA及CRA的PI及R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A及MCA的PI及RI值有显著差异(P0.01)。OA的PI及RI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ICA、MCA, OA及CRA的PI及R1分别行Person相关检验,发现在PI方面,ICA, MCA, OA及CRA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除ICA与OA, ICA与CRA外,其余血管间均密切相关(P0.01)。在RI方面,ICA, MCA, OA及CRA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且除了ICA与CRA外,其余血管间均密切相关(P0.01)。4.对腔隙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TG、LDL-C、HDL-C、NONHDL、NGSP-HbA1c、HCY、IMT及PS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P0.01)。对整个实验模型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ONHDL、HCY及IMT为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颈动脉及眼部动脉血管超声联合TCCD可以评估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风险性及颅内外动脉硬化程度。2.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一致性、广泛性及相关性,近段及远段血管均受血流动力学相互影响。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病变血管后,必须要对其分支血管检查。3.高血压、糖尿病、吸烟、TG、LDL-C、HDL-C、NONHDL、NGSP-HbA1c、 HCY、IMT及PS与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其中NONHDL、HCY及IMT是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控制非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IMT,并及时治疗相关基础病,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
【关键词】: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外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R445.1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32
  • 讨论32-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音,张书有,李光耀,孙剑;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2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12期

3 刘彦;盖赵秀;赵桂霞;王春艳;;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8期

4 向磊,张淑贞,庆小宁;脑梗死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1期

5 许丽珍,周刚,方琪;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测定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1年05期

6 么冬爱,汪铮,章军建,张晓琴;性激素失衡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7 ;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8 续运勤,于宗明,迟兆富,汤克仁,李大年;重症脑梗死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01期

9 魏寿兰,李 萍,刘 汉 ,景本年,李卓江;脑梗死患者凝溶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丹参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10 宋水江 ,闻树群 ,黄鉴政 ,丁德云 ,郑晓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脑梗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知;杨建宇;;《光明中医》杂志近3年所载脑梗死相关文献总结[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聂德云;李承晏;;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建国;;脑梗死的若干问题商榷[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帆;杨静;徐雪;马中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冯靓;韩钊;;血尿酸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及预后关系的探讨[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巩林静;秦卫国;边连防;;血糖升高对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洪连;吴晓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及存在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卢林;李振东;;幕上13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建荣;王学峰;王桥根;;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选择原则[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巍巍;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便秘显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蒋超;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损伤及黄体酮的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阚保红;基于脑梗死中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彭延波;脑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5 张新春;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林永忠;脑梗死患者GBE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运动捕捉和~1H-MRS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谢荃;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马建华;PDE4D、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靳欣;Chemerin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对HUVEC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管玉青;实验性脑梗死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价和病理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2 花楠;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聪;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敏;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新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复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余白浪;不同时期电针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景yN;12pl3两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8 夏楠;年龄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9 桂月江;脑梗死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刘俊平;胱抑素C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2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092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