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 蒙特卡罗模拟 防耐药突变浓度 外排泵基因
【摘要】:目的:测定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他啶、多粘菌素E对临床分离S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PK/PD研究,评价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不同剂量治疗方案治疗Sm肺炎效果。应用体外杀菌曲线实验评价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头孢他啶单药及两类药物联合对Sm的抗菌效应;基于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理论,测定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单用及两类药联合限制Sm耐药发生的能力,初步探究Sm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方法:(1)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SXT等9种抗菌药物对102株Sm的MIC,进一步选取体外抗菌活性高的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并结合肺炎患者的各抗菌药物的群体药代学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不同治疗方案时达标概率(PTA),再计算治疗Sm肺炎的累积反应分数(CFR).(2)参照各抗菌药物药代学和药效学特点,采用杀菌曲线方法测定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和头孢他啶单药及两类药物联合的杀菌曲线。(3)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30株Sm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计算选择指数(SI=MPC/MIC);随机选取10株细菌,测定联合用药的MPC。(5)利用qRT-PCR技术测定耐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突变菌株外排泵基因SmeC、SmeF、SmeK、SmeW和SmeP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1)80株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Sm对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多粘菌素E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95%,83.8%,80%,76.25%,76.25%,37.5%,22.5%和20%;22株对SXT耐药Sm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多粘菌素E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86.4%,72.7%,40.9%,40.9%,500%,22.7%,13.6%和4.5%。(2)Monte-Carlo模拟分析表明,米诺环素100 mg 12h/次的CFR为96.2%;替加环素50/75/100 mg 12h/次的CFR分别为50.8%/67.1%/75.4%;左氧氟沙星500/750/1000 mg天/次的CFR为34.3%/48.0%/56.6%;莫西沙星400 mg天/次的CFR为45.7%。(3)杀菌曲线表明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和头孢他啶单药均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两药联合可以使细菌的浓度下降;对莫西沙星敏感菌株,SXT和莫西沙星有联合效应。(4)米诺环素对Sm的MPC值为4-32 μg/mL, SI范围为4-32;替加环素对Sm的MPC值为4-32 μg/mL, SI范围为4-128;莫西沙星对Sm的MPC值为4-64μg/mL, SI范围为8-64;左氧氟沙星对Sm的MPC值为8-32μg/mL, SI范围为8-64。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分别联合4μg/mL莫西沙星和4 μg/mL左氧氟沙星后MPC无明显下降。(5)外排泵基因SmeC、SmeF、SmeK、SmeW和SmeP在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药突变菌株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1)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临床连续分离Sm有高的体外抗菌活性;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对SXT耐药菌株保持高的抗菌活性。(2)蒙特卡罗模拟分析表明除米诺环素外,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Sm肺炎的疗效并不理想。(3)SXT、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和头孢他啶两药联合以无关作用为主,SXT与莫西沙星联合作用优于其它药物组合。(4)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MPC较高、MSW宽,单用药易致细菌耐药发生;联合应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防耐药突变能力并不优于单药。(5)Sm突变菌株对替加环素的耐药与外排泵基因SmeC、SmeF、SmeK、SmeW和SmeP高表达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妍;;替加环素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年05期
2 许明;林陈水;付水星;;替加环素的抗菌作用及药理学性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年06期
3 任少华;;甘氨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2期
4 殷伟;吕火祥;胡庆丰;徐娇君;沈蓓琼;朱永泽;徐娟;;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1期
5 ;2010年9月美国FDA公布的部分药物警示[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年06期
6 韩继永;李聚江;陈祥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替加环素中的痕量钯[J];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06期
7 黄娜;司徒冰;严鹏科;梅峥嵘;黄民;;替加环素的超说明书用药现状[J];今日药学;2014年03期
8 李昱霖;梁志欣;王彬;朱曼;骆海伦;陈良安;佘丹阳;;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年02期
9 吴永杰;白艳;王睿;陈鲲;王瑾;黄晓舞;;替加环素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4期
10 程仕虎;王睿;;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江;;替加环素体外抗菌作用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阮肇扬;吕群;马潜;戴一帆;冯哲敏;;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体会[A];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浴生;;新型静脉用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谭建龙;刘志光;张卫东;江刚;吴怀球;;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尉骁;叶建中;孙瑶;张亚培;李梅梅;周铁丽;曹建明;;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学评价及抗菌活性分析[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丁汀;杨晓蓉;张丽萍;;替加环素治疗粒缺伴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7 曲俊彦;吕晓菊;;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主持人 陆志城;替加环素:首个获准上市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国家发改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 郭文;替加环素:初现重磅炸弹潜力[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特约撰稿 徐铮奎;替加环素:墙内开花墙外香[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记者 宦璐 编辑 朱贤佳;卫生部推荐方案及用药诊疗“超级细菌”[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佳;“老虎素”告别外企独大[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子特征及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陈琼;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蔡学究;替加环素联合用药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体外PK/PD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王琳;替加环素与临床常用抗生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协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唐劲;替加环素的合成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吴艳飞;替加环素的抗生素后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薛峰;替加环素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回顾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7 王讯;秀丽隐杆线虫—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致病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张红;严重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PK/PD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田福;老年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魏传琦;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22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22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