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4 10:15

  本文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出处:《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性 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PA 10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行药敏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04株CR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6%、98.1%,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3%、40.4%,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6.9%和21.2%,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4.2%和5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19.2%、26.9%和52.9%,对氨曲南耐药率为26.9%,对黏菌素耐药率最低,仅为5.8%。PFGE分析存在48个型别(3株未能分型),9个克隆。克隆A是主要流行株,占41.6%(42/101),科室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老年科及综合病房,其次为克隆B,占5.9%(6/101)。结论医院内存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多个克隆,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并阻止耐药菌进一步播散。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 Methods the clinical isolates of CRPA from 2013 to 2013 in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The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strain was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104 CRPA strains to meropenem and imipenem were 85.6 and 98.1,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gentamicin and ceftazidime to ceftazidime and cefepime were 18.3and 21.2%, respectively, and those to ceftazidime and cefepime were 26.9% and 21.2%,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es to cipr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were 44.2% and 50.0, respectively, and piperacillin to tazobactam.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ticarcillin clavulanic acid were 19.226.9% and 52.9%,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e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ticacillin clavulanic acid were 26.9% and 26.9%,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rate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ticacillin clavulanic acid was the lowest. Only 5.8. PFGE analysis showed that 48 strains could not be genotyped, 9 clones. Clone A was the main epidemic strain, accounting for 41.6% 42 / 101). The departmen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neurosurgery geriatrics and general wards followed by clone B (5.9 / 101). Conclusion there are several clones of carbapene-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hospitals. Effective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delay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and to prevent the further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分类号】:R446.5
【正文快照】: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海200040;*抗生素研究所。袁莉莉,丁百兴*,沈震*,吴n\*,徐晓刚*,李光辉*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健康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等部位,为医院感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该菌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 ,陈美云 ,林其昌 ,陈公平;222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2 王炳华;王炳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3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肺结核病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4 封尊玉;;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5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6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7 周铁丽,曹建明;一种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新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8 朱小平;7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9 张文英;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10 吴世木,谢光云,付桂平,张迪,秦苑;18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春梅;钟晓祝;;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熊娟;梁丽红;;尿液中分离出产红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瑞琴;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蔡双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变迁及差异蛋白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戴晓天;pH值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4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季京淑;铜绿假单胞菌MLST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苏敏;光动力疗法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蔡东波;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鸿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耐药株相关基因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程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与耐亚胺培南菌株基因型检测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伟;烧伤患者分泌物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贵年;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临床调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蓉;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媛媛;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孙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孙震;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亚胺培南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8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378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9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