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穴位艾灸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效果研究 出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形式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疲乏状态,并通过穴位艾灸的方法,观察患者在同步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癌因性疲乏的评分变化,探讨穴位艾灸对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放疗科收入的12例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访谈,收集数据并分析。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收入已确诊宫颈癌且需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假灸组实施护理干预,每组患者40例。艾灸组予百笑灸固定于预选的穴位后并点燃施灸,假灸组在百笑灸底部垫以纸片后点燃施灸。两组患者在行护理干预的同时,均给予宫颈癌常规放化疗护理。两组均从放疗第一天开始进行穴位艾灸,艾灸的穴位为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每天1次,每次20分钟,艾灸治疗持续至治疗方案结束后3天。分别于放疗前1天(干预前)、放疗第15天(干预中期),以及整个治疗方案结束后3天(末次干预)为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干预前后,运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匹兹堡睡眠(PSQI)评分表以及癌症疲乏量表(CFS)进行评估,并做对比分析。本研究数据均使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后导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通过对12位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对疲乏症状的认识。归纳出癌因性疲乏在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多维度、癌因性疲乏有相关的伴随症状、癌因性疲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癌因性疲乏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存在对疲劳症状理解的误区、患者需要社会支持、患者有向医务人员寻求缓解疲乏症状的诉求等7个主题。2.临床研究结果:(1)癌症疲乏量表评分(CFS):艾灸组患者CFS在干预中期时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假灸组患者CFS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C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艾灸组患者CFS均较假灸组显著降低(P0.01)(2)CFS躯体、情感、认知维度分析:艾灸组患者躯体维度、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评分在干预中期时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躯体维度、情感维度在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假灸组患者躯体维度、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评分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显示,末次干预时艾灸组患者躯体疲乏评分、情感疲乏评分和认知疲乏评分较假灸组显著降低(P0.05)。(3)焦虑自评量表(SAS):艾灸组患者SAS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灸组患者SAS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艾灸组患者SAS较假灸组显著降低(P0.05 或 P0.01)。(4)抑郁自评量表(SDS):艾灸组患者SDS在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降低(P0.05),假灸组患者SDS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艾灸组患者SDS较假灸组显著降低(P0.01)。(5)匹兹堡睡眠评分(PSQI):艾灸组患者PSQI在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假灸组患者PSQI在干预前、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干预中期和末次干预时艾灸组患者PSQI较假灸组显著降低(P0.05 或 P0.01)。[结论]本研究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明确了穴位艾灸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症状并提高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情绪与疲乏症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婉英;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4年05期
2 李铮;;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3 黄彩辉;钱耀荣;姚晚侠;;癌因性疲乏初探[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5期
4 李艳;袁长蓉;徐燕;;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09期
5 李艳;徐燕;袁长蓉;;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年28期
6 梁骊敏;张美芬;张俊娥;;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李艳;袁长蓉;;癌因性疲乏管理中的障碍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1期
8 薛广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5期
9 高青;;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1期
10 王婷;赵江;张淼;李成;王维利;;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爱琴;;癌因性疲乏的现状及护理进展[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钱莉;庞冬;路潜;;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珍;孙萌;豆艳;;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初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兰生;马俊婷;;有效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爱梅;李浮;;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现状及展望[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粗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谭佳丽;边志衡;;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志明;健脾益肾法治疗化疗期间中晚期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连炜铃;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及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何明珠;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丁金霞;自我管理对化疗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涛;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卢会琴;复方守宫散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海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综合干预疗效及血清代谢物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玉杰;PICC置管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15年
8 邹凌云;不同持续时间的振荡运动对雌鼠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5年
9 徐竞男;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临床特征分析及益气健脾补肾方干预作用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赵鸽;金水复元方治疗肺肾阴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80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38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