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纳米球探针构建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与临床诊断
本文关键词: SiO@Ru纳米复合物 HCVcAg 夹心法免疫检测 电致化学发光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制备硅纳米球包裹的Ru(bpy)_3~(2+)(SiO_2@Ru)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探针的生物传感器,评价其在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油包水"的微乳剂方案,制备SiO_2@Ru纳米复合物,纳米粒子粒径一致,因此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应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实现抗体与硅球的交联。SiO_2@Ru可作为ECL探针,通过夹心法检测HCVcAg。结果:HCVcA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fmol/L,最低检出限为3 fmol/L。与临床HCV RNA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37 9。结论 :构建HCVcAg的检测的硅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重复性,可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以及血液中心的血源筛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silicon nanospheres coated with Ru(bpy)_3~(2 / SiO2@ Ru) as a biosensor f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CL) probes, and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core antigen (HCV-cAg). Methods: a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 scheme was used. The preparation of SiO_2@Ru nanocomposites has the same particle size, so it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Using glutaraldehyde as crosslinking agent, the cross-linking of antibody with silica spheres can be used as ECL probe.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of HCVcAg was 1 000 fmol / L, and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was 3 fmol / L. Compared with clinical HCV RNA,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tection of HCVcAg and clinical HCVcAg.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of HCVcAg was 1 000 fmol / L, and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was 3 fmol / L. Conclusion: the silicon nano-immunosensor for HCVcAg detection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repeatability,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and blood screening in blood center.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105医院检验科;南京市六合区医院检验科;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
【基金】:南京市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201201066)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5144)
【分类号】:R446.6;R51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志刚;李建平;唐丽;陈志强;;磁性纳米粒子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电极电致化学发光葡萄糖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0年06期
2 刘彦明;曹俊涛;郑艳丽;;毛细管电泳间接电致化学发光灵敏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在尿样分析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3 薛静,梁恒,李甜,武亚艳;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人尿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J];分析化学;2005年06期
4 袁若,唐点平,柴雅琴,张凌燕,刘颜,钟霞,戴建远;高灵敏电位型免疫传感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4年04期
5 范瑾瑾;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Ag-Ab反应[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5年04期
6 干宁;刘飞;倪敏君;王峰;杨欣;;基于铜配合物和抗体共固定修饰电极的甲胎蛋白安培免疫传感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皓;基于基因和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的C225/p5HRE-cfosp-iNOS-IFNG磁性白蛋白纳米球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淑惠;毛细管电动色谱—电致化学发光分析肌氨酸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宋超;基于核酸链杂交反应用于肿瘤标记物EBNA-1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晶;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特异性检测人血清中唾液酸转移酶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胜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检测体内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新策略[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袁国林;金属修饰rGO-TEPA纳米信标应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齐亚飞;长效可降解氧化锰—焦糖纳米球用于肝胆恶性肿瘤MR增强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林睿;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8 刘蓓;新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9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54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