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临床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切入点: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处:《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0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1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种方法对五种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对比不同浓度HBs Ag定值参比血清的最低检出浓度。结果观察组的HBs Ag和HBe Ab检出率分别为61.3%和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和13.3%(P0.05),但两组HBs Ab,HBe Ag,HBc Ab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不同浓度HBs Ag定值做参比血清,用阴性血清进行倍比稀释,观察组的最低检出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ELISA均能检测出乙肝病毒标志物,但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灵敏度更高,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HBV markers. The control group (150 cases) was detected by Elis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0 cases)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The detection rate of five different HBV marker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by two method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Bs Ag and HBe A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61.3% and 24.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46.7% and 13.3%).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specific value of HBs Ag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taken as reference serum and diluted with negative serum. Conclusi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LISA can detect HBV markers, but the sensitivity of ECLI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It can provide better diagnostic basis for clinic.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乡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512.62;R4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乙肝病毒标志物与肝脏4种酶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19期
2 陕俊玲;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2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0年04期
3 邢建明,邱惠麒;湖州市孕产妇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10期
4 林亚健;铁路客运人员乙肝病毒标志物调查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5 袁汉尧,吕世静,黄日安,钟琼,尹斯利,李少华,王小梅;乙肝病毒标志物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与放射免疫测定的分析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6 常虹,李锋,马艳;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04期
7 张永红;田沂;蒋永芳;梁骏;;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与肝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5年12期
8 郑晓云,潘智勇,刘启真,曾爱兵;某高校教职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9 高克勇;杨学斌;;30690名服务行业人员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10 蒋栋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与乙肝患者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彭敏峰;;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肖萍;杨彦麟;郭振华;陈青锋;赵正斌;;人工肝支持疗法对重型乙肝病毒标志物清除的观察[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静;;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覃绍则;;老年肺结核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诊治特点(附57例分析)[A];全国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杜敏庆;李元修;;电化学发光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测定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魏新素;张平安;杨相升;;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蒋瑞华;许家琏;;抗结核化疗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者肝功能损害及对策[A];2004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李芳玮;文隆;;隔日输液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一例[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许青田;;肝硬化合并肝性脊髓病1例报道[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王德扬;贻误治疗的三点启示[N];健康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庞念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胃液、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相关性探讨[D];遵义医学院;2009年
2 李永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影响因素及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68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