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0 18:45

  本文关键词: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发布日期: 2014-12-12 发布:  

  2014年2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26期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是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抢救的关键方法和治疗措施。主要实施工程是选取我国某城市的妇幼保健院产科近年来收治的10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子宫局部因素、胎盘因素、全身性因素、生殖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6项因素是引起产妇发生出血性休克的重要原因。100例患者经过全面的体征监测与抢救未发生死亡事件,其中3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摘除术,4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结论:对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行体位控制、静脉通路开放、血容量扩充、氧气支持、酸中毒纠正、心血管药物应用、感染预防等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分析;抢救措施
  出血性休克是孕产妇围产期常发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及产道损伤等。出血性休克发病后病理会迅速发展变化,预后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且效果较差,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提升出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效果,本文选取我国某城市的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国某城市的妇幼保健院产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为产前出血,50例为产后出血,6例为异位妊娠,4例流产;经产妇52例,初产妇48例;35例有流产史,21例有引产史,10例患者二者兼有,14例患者为二次剖宫产;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3.2)岁。100例患者中有48例出血量达750~1150ml,30例患者出血量达1150~1800ml,22例患者出血量达1800~3500ml。
  1.2临床表现 患者伴有面色苍白、疲惫感强烈、皮肤弹性差、反应迟钝、四肢冰冷等临床表现;血压低于90mmHg且脉压差过小(低于20mmHg),脉搏频率高达110次min及以上;发病后期14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及昏迷等症状;58例患者尿少,21例无尿,红细胞压积低于0.3。
  1.3出血原因 本组64例患者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在出血患者中的比例占64.0%;其它因素主要与产妇精神过于紧张、镇静剂使用及合并症影响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子宫局部因素主要是指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腔壁水肿、子宫畸形等;生殖道损伤具体包括阴道、会阴及宫颈裂伤等;胎盘因素包括胎盘剥离不彻底、胎盘粘连及胎膜残留、胎盘植入等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指生产时受血小板疾病、重症肝炎等疾病影响发生凝血障碍。
  1.4方法 发生出血后患者要尽量平卧,医护人员要给予保暖护理,氧气吸入,使用宫缩剂药物、子宫结扎术、宫腔填塞术、血管介入栓塞术、血管压迫术等方法进行止血,针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重补充凝血酶,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等。及时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行血容量扩充,止血的同时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休克状况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体液补充,保证患者有充足的循环血量,必要时补充患者机体丢失的细胞外液。对尿少及无尿的患者给予利尿剂治疗。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出血患者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针对心肌重度缺氧、心功能不全并陷入深度休克的患者给予速效西地兰、洋地黄等,并适当使用血管收缩剂,以维持患者中心静脉压。针对四肢冰冷的患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扩张药物,增加心脏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避免发生肾脏损伤等。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期间还要进行感染防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宫缩乏力是引起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其次是生殖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见表1。此外,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出血量为750~1150ml的患者休克发生率为34.2%,出血量达1150~1800ml的患者休克发生率为59.3%,出血量达1800~3500ml的患者休克率为64.0%。10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体征监测与抢救护理成功脱离危险,且未出现死亡事件,其中有3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摘除术,4例患者行经腹子宫次全切术。
  3讨论
  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多与机体血容量较低有关。产妇发生出血后短期内会丢失大量血液,直接引起机体血容量减少进而发生循环衰竭。出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中心静脉压降低、心律异常及外周阻力增加等病症[1~3],严重的还会发生意识障碍、心肌缺氧及机体酸中毒等,及时的抢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防止脏器衰竭。本次研究还针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对症药物治疗等,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抢救效果。100例患者未发生死亡事件,充分证明了临床抢救措施的有效性。
  3.1高度警惕产科大出血 通常状况下,产科大出血患者年龄较低,主要症状就是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较快。如果正常孕产妇发生大出血,其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短时间内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广大医护人员应积极提倡孕妇住院分娩,从而有效预防大出血;孕妇应做好孕期检查,胎盘前置者应定期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明确胎盘的位置,从而有效规避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住院孕产妇的生命体征,警惕大出血,不能麻痹大意。
  3.2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 当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时,医护人员应给予其积极的抢救。①明确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初步制定止血措施;②及时有效补充孕妇的血容量;③密切观察孕妇的临床症状,对发生DIC、羊水栓塞等情况的预防进行有效预防。如果患者出血过多,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医生应果断对其行子宫切除术。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子宫。
  3.3抢救中的注意事项 ①正确估计患者的出血量,有效判断休克程度;②依据实际出血原因,进行止血治疗,积极抢救休克患者;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检测中心静脉压,为患者补充冷冻血浆等血液和晶体平衡液,纠正低血压;④为患者提供氧气,纠正酸中毒,正确应用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和肾功能;⑤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而言之,产科出血性休克是危及孕妇生命的常见的疾病,其中出血与产科本身具有深刻的连续,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机体自身耐受能力和出血速度具有很大的关系。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是降低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状况,努力提升自身的手术水平,将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切实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健伟,付晓东,颜真淑,等.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109-110.
  [2]陈慧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5(1):473-474.
  [3]罗桂平,方光萍,蒋朝书.23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5):1256-1257.
  编辑/许言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0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