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不同换泵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9 11:25

  本文选题:感染性休克 切入点:去甲肾上腺素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6期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双泵双通路和双泵单通路对于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更换期间的血压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通路组和单通路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液体复苏,双通路组和单通路组分别采用双泵双通路和双泵单通路换泵方式;采集患者标本,进行菌株鉴定;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时的收缩压、血压波动最大幅度和血压波动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通路组56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9.35%,革兰阳性菌16株占25.81%,真菌3株占4.84%,单通路组56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4.06%,革兰阳性菌19株占29.69%,真菌4株占6.25%,双通路组和单通路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通路组和单通路组初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通路组血压波动最大幅度和血压波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双通路组(P0.01);双通路组和单通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双泵双通路换泵方式相比,双泵单通路换泵方式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波动,可以考虑作为血管活性药物的标准换泵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replacement of vasoactive drug injecti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ho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symptomatic therapy and fluid resuscitation.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he maximum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time o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 were recorded when hemodynamics was basically stable.Results Sixty-two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56 patients in the double pathway group, of which 43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69.35), 16 Gram-positive bacteria (25.81), 3 fungi (4.84), and 64 (single pathway) 56 patients.Among them, 41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64.06%, 19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29.69%, 4 strains of fungi accounted for 6.2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pathogens between the two pathway groups and the single pathway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iti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pathway groups and the single pathway group.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 and the time o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 in single pathwa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double pathway group (P 0.01),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double pathway group and single pathway group.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double pump and double pathway, double pump single pathway can reduce the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tandard pump changing method of vasoactive drugs.
【作者单位】: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医学科;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分类号】:R4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舒艾娅;付宜龙;曹家军;简万均;罗艳;孙兵;;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08期

2 田霞;亓剑凤;高伟;;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病原菌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18期

3 饶克飞;孟宪东;邹利群;瘳景燕;张莎;;疑似气性坏疽合并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救护理一例[J];华西医学;2014年07期

4 刘波;平虎;;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比较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照渝;崔轮盟;张瑶;宫叶琴;马丽秋;;不同换泵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6期

2 李江;贾宝辉;宋佳丽;;PLB小干扰RNA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左心功能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4期

3 何南云;黄祖华;沈晓林;;小剂量血管加压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2017年06期

4 颜春悦;叶晓东;蒋龙元;;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年09期

5 刘冉冉;;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16期

6 陈志宏;;DA与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率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6年12期

7 李燕飞;杨佳;朱汉东;江峰;;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肌钙蛋白1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年10期

8 展思东;庄志辉;蔡雪;乐胜;江霞;;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灌注水平及氧代谢改善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年17期

9 刘环芹;;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24期

10 颜友春;胡瑞兰;;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改善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渝;于飞;陈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大鼠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2 姜福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6期

3 许迪锋;;老年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10期

4 赵阳;王倩;臧彬;;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5 郭剑;陈逊文;胡湘洪;章小平;章丹;周明;;下肢严重创伤并发气性坏疽的临床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2年02期

6 李艳茹;;67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03期

7 黄世长;;老年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31期

8 刘畅;胡志;金晓东;康焰;;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9期

9 赖云青;;外科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年18期

10 刘鹏;陈童恩;张玉楚;杨群;陈培服;胡旭军;许兆军;;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复苏效果的对比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3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4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张静;宋红莉;任凌云;殷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9期

6 顾淑文;;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辽宁中级医刊;1978年S1期

7 汪应富;感染性休克座谈纪要[J];重庆医药;1980年05期

8 冯益真;提高感染性休克生存率的问题[J];山东医药;1982年05期

9 李前俊;;感染性休克的补液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1983年05期

10 曹金铎;感染性休克的监测[J];实用外科杂志;198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宋凌菁;李冬英;;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孙惠芳;沈蓉蓉;;外科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现代护理进展[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曾健生;申昆玲;武志远;钱素云;樊寻梅;;感染性休克时精氨酸加压素对胃肠道灌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健权;施贤清;王宇辉;叶八宁;;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损伤与感染性休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欣然;韩斌如;;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血管活性药的监测及护理[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颖;;1例腹膜透析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学服务[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程健;张丹如;;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A];2013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谢东平;韩云;李芳;翁燕娜;麦舒桃;;PiCCO监测指标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感染性休克问答:补液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克亮;感染性休克T 多糖包被降解与组织灌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赵美玲;微循环监测联合乳酸,ScvO_2对感染性休克危重性及预后的评估意义[D];山东大学;2017年

3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志利;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中指导作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业明;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6 仇先明;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阳性与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宋佳;重症超声与PiCCO对比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刘玉霞;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聂敏;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袁杰;性激素在尿源性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动物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26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26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