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碳青霉烯类 + 革兰阴性菌 ; 参考:《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耐药菌感染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6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明确诊断的CR-GNB血流感染患者157例,根据致病菌是否为广泛耐药,分为XDR组及非XDR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对CR-GNB血流感染者临床转归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GNB血流感染者XDR组68例,非XDR组89例。患者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及血液科,基础疾病以重症胰腺炎及肿瘤多见。CR-GNB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55.41%,XDR组高于非XDR组(P0.05)。CR-GNB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似能改善CR-GNB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转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059,95%CI 1.117~8.380)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OR=2.541,95%CI 1.179~5.477)是CR-GN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结论目前CR-GNB感染形势严峻,入住ICU的高龄患者预后差,需要加强各种感控措施,尽量延缓或避免CR-GNB的产生与感染,需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bapenem resistant gram negative bacteria (CR-GNB)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ath risk factor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reasonable treatment for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s the diagnosis of 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s of 157 patients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6 in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 is widely divided into resistance. XDR group and non XDR group,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outcome of 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 68 cases in XDR group and non XDR group 89 cases. Patien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ICU ward and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basic disease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umor. All-cause mortality 55.41%.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XD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 XDR group (P0.05.CR-GNB) by Bauman Acinetobacte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scherichia coli.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adjustment The whole treatment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like 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65 years (OR=3.059,95%CI 1.117~8.380) and ICU (ICU) (OR=2.541,95%CI 1.179~5.477) CR-GNB bloodstream infection risk factor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0.05) conclusion. At present, CR-GNB infection situation is grim,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to delay or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CR-GNB and infection, to actively explore new methods of treatment,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基金】:高度耐药菌防控产品及监测系统研究(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No.2012EP001000)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华川;;血流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2 黄晓燕;陈丽丹;王露霞;;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新技术[J];广东医学;2013年05期
3 陶风英;李革;赵日敏;;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引起血流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7期
4 Pad Mead;;感染预防与控制对改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0年01期
5 Zhiyong Hong;MD;DrPH;Jun Wu;MD;PhD;Crystal O'Leary;BHSc;Clem Tisdell;PhD;James Gomes;PhD;Shi-Wu Wen;MD;PhD;Howard Njoo;MD;李洪超;;2004年加拿大预防血透病人医院血流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年01期
6 周志美;张磊;吴尚为;;对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最新认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7期
7 黄朝梅;罗英;何力;;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年10期
8 梁小利;;153例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0期
9 杨益群;乔美珍;赵鑫;刘维露;佟伟军;;干预组合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7期
10 郭建;吴文娟;;血流感染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治疗[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王志远;董琳;刘琳;徐月波;;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任健康;;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董宝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医院感染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汤瑾;王坚镪;庄亦晖;陈瑜;;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逸文;廖燕;;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新进展[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温妙云;;降钙素原鉴别急诊血流感染患者菌种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金中淦;葛平;徐蓉;陈蓉;宣瑛;刘学杰;王庆忠;;16S rRNA,16S-23S rRNA,rpoB基因测序分析对血流感染的作用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叶兴文;;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长城危重病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朱永定;史煜波;;2006年至2008年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监测[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朱国旺;规范血培养 让血流感染治疗不再盲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乔宁;正压无针输液接头或致血流感染[N];健康报;2013年
3 曾利明;专家呼吁规范血培养[N];保健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国旺;警惕导管无针接头使用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黎;血流感染回顾性临床研究及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国华;降钙素原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方法学比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邢欢;15株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同源性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辉;血浆降钙素原与血流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付路;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回顾性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5 杜雪;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6 王凯飞;降钙素原及血培养阳性时间对念珠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及近平滑念珠菌的快速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7 罗运山;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志春;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9 赵林芳;应用导管干预策略集束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6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