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活性氧代谢及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放射性肺炎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20:15

  本文选题:食管鳞癌 + 放射治疗 ; 参考:《济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及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2015年中国新发食管癌患者47.79万,其中食管鳞癌患者占到95%的比例。对于局部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随着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管鳞癌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放疗过程中正常肺组织无法避免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所以放射性肺炎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该种变异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大于1%。SNP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多态性后的第三代分子遗传标记。既往研究已经发现炎症反应通路、DNA损伤修复通路以及氧化应激等通路相关基因的SNP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线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作用于靶DNA。对于低线性能量传递的射线而言,间接效应是放射线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模式。所谓间接效应是指放射线作用于靶DNA周围的水分子,继而产生以活性氧为主的自由基,弥散到靶DNA产生生物效应。活性氧造成DNA损伤后,机体启动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损伤与修复两条通路失调最终引起放射效应,表现在正常组织上即为放射性损伤。所以本研究拟探索活性氧代谢及DNA损伤修复通路中某些关键基因的SNP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1.前瞻性入组265例初治的局部晚期拟行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按CTCAE 4.0标准对患者放射性肺炎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放射性肺炎组(≥2级)和非放射性肺炎组(0级和1级)。2.所有入组患者于治疗前抽取5ml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DNA,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基因质谱仪对活性氧代谢及DNA损伤修复通路的4个基因5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3.同步收集患者相关、肿瘤相关及治疗相关一般临床信息。4.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Kaplan Meier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一般临床因素、SNP基因型与≥2级放射性肺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一般特征及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入组265例食管鳞癌患者,男性207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5岁。265例患者中,30.6%合并肺气肿,22.6%合并高血压,6.8%患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4月,截至最后随访日期,42例(15.8%)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2.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炎: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MLD和V20是放射性肺炎的有效预测因子(MLD:HR=0.186,95%CI=0.086-0.403,P0.001,HR=0.205,95%CI=0.092-0.455,P0.001;V20:HR=0.253,95%CI=0.112-0.570,P=0.001,HR=0.261,95%CI=0.115-0.594,P=0.001)。而年龄、性别、吸烟状况、肺气肿、糖尿病、高血压、KPS、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放疗模式、放疗总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3.SNP与放射性肺炎: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MTHFR基因的rs1801131位点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04,P=0.019),与TT基因型相比,GG/GT基因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其他位点(GSTP1:rs1695,SOD2:rs4880,GSTA1:rs3957356 MTHFR:rs1801133)则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研究发现,MLD和V20是放射性肺炎的有效预测因子;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与TT基因型相比,GG/GT基因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联合遗传标记与放疗剂量学指标,可以高效能的预测放射性肺炎风险,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放疗。
[Abstract]:鑳屾櫙鍙婄洰鐨勬牴鎹浗瀹剁檶鐥囦腑蹇冨彂甯冩暟鎹,

本文编号:1802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802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