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再使用“颈性眩晕”的概念
本文选题:眩晕 +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 参考:《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随着对头晕及眩晕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转颈诱发或加重的头晕具有多重发生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高位颈部的深感觉传入异常及与椎基底动脉受压相关的后循环缺血。然而,这两种机制所导致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诊断方法及处理完全不同。因此,使用"颈性眩晕"概念来涵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并不恰当,不该继续使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dizziness and vertigo, the study found that dizziness induced or aggravated by neck rotation has multiple mechanism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 deep sensory afferent abnormalities in the high neck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compression of th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However,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two mechanism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 "cervical vertigo" concept to cover these two distinct situations is inappropriate and should not continue to be us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科;
【分类号】:R4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新云;高压电子牵引治疗颈性眩晕112例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0年04期
2 李爱东;刘洪涛;黄宗青;莫志芳;郭维玉;陈惠珍;;颈性眩晕的综合治疗[J];中国康复;2007年04期
3 张铁民,张合,章小芳,魏保龄;电感应治疗颈性眩晕100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魏佳军,章军建,肖劲松;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测定的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年01期
5 张瑾;颈性眩晕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1996年04期
6 雷欣,王艳君,刘颖,刘骥,李亚娟;颈性眩晕的综合治疗[J];黑龙江医学;1999年01期
7 王卫国,许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8 杨妍;周艳;许颖;;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护理[J];西南军医;2011年01期
9 曾西;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8期
10 郭继祥;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心佳;;彩超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范炳华;;颈性眩晕成因的三维CT血管造影观察[A];颈性眩晕诊断新技术应用及手法治疗新进展——2005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峰;沈嫱;沈建红;黄洁新;钟锐;;彩超评估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王心佳;;彩超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潜;X线与近红外光谱仪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林武军;颈性眩晕与枕寰枢错位相关性的X线平片测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红欣;颈性眩晕患者脑血供状况的影像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93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