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某院34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检测

发布时间:2018-05-30 13:41

  本文选题:铜绿假单胞菌 + 耐药基因 ; 参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年25期


【摘要】:目的研究该院检出的348株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及多重耐药PAE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将血液科检出348例PAE菌株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并对其中36株多重耐药PAE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基因O pr D2、VIM、GIM、SPM、IMP-1、TEM、VEB、PER、aac(3)-Ⅲ、aac(6)’-Ib-Cr、qnr A、qnr S、qnr D检测。结果多重耐药PAE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比较敏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明显的耐药性,PCR基因分析结果显示,Opr D2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7.22%和94.44%,aac(3)-Ⅲ和aac(6)'-Ib-Cr阳性率分别为38.89%和27.78%,TEM阳性率为75.00%,qnr A、qnr S和qnr D阳性率为50.00%、61.11%和47.22%,其他基因低于15.00%。结论 PAE耐药性较强,多重耐药PAE耐药基因主要为O pr D2和IMP-1基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rug resistance of 348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E) and the det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PAE) resistance genes. Methods A total of 348 PAE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hematology department for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in vitro. Among them, 36 multidrug resistant PAE strains were detected for the resistance related gene O pr D2VIMA SPMIMP-1TEMIMP-1TEMERBERPERA Aacn3PERA AAC 6-Ib-Crqnr Squiqnr D. Results PAE was sensitive to tobramycin, piperacillin / tazobactam and meropenem. The positive rates of Opr D2 and IMP-1 genes were 97.22% and 94.4444%,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Tem and aac(6)'-Ib-Cr were 38.89% and 27.78781%,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Tem and qnr D were 75.00% and 61.11%, respectively. 47.22 and the other genes were lower than 15.00. Conclusion PAE has strong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major multidrug resistant PAE genes are Opr D2 and IMP-1 genes.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检验科;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强;46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2 林晓 ,陈美云 ,林其昌 ,陈公平;222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3 王炳华;王炳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4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肺结核病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5 封尊玉;;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7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8 周铁丽,曹建明;一种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新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9 朱小平;7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10 张文英;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李春梅;钟晓祝;;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熊娟;梁丽红;;尿液中分离出产红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瑞琴;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蔡双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变迁及差异蛋白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戴晓天;pH值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4 张若文;烧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季京淑;铜绿假单胞菌MLST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苏敏;光动力疗法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蔡东波;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鸿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耐药株相关基因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程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与耐亚胺培南菌株基因型检测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伟;烧伤患者分泌物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琬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基因调控及药物对其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CHANDA WARREN;亚麻酸联合妥布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效应的群体感应系统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8 周小青;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基因同源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9 卞婷婷;2013-2015年安徽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10 贾曦;保定市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以及耐亚胺培南菌株基因型检测[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55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955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