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肛提肌裂孔

发布时间:2018-06-06 02:06

  本文选题:超声检查 + 盆底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产后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法选取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的60名产妇(产后组)和35名未育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及瓦氏动作下测量膀胱、子宫颈、直肠壶腹部的最低点与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采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膀胱及子宫颈的最低点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壶腹部位置在静息状态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398),在瓦氏动作下产后组低于对照组(t=17.378,P0.001)。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t=11.253、9.625,P均0.001)。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运动情况及肛提肌裂孔面积,从而评价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position of three-chamber organs of pelvic floor and the area of levator ani fissure in postpartum women by transperineal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Methods 60 pregnant women (postpartum group) and 35 unbred women (control group) matched with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bladder and cervix by perineum ultrasound under resting state and Watt's action respectivel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rectum ampulla and the reference line (the horizontal line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margin of the pubic symphysis) was measured b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the area of the inferior levator ani muscle fissure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lowest position of bladder and cervix in postpartu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position of ampulla in resting state. The postpartu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7.378P0.001). The area of levator ani muscle fissure in postpartum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 resting state and Vapor movement. Conclusion the position, movement and area of levator ani muscle fissure of female pelvic floor three-chamber organ can be dynamically observed by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through perineum, and the effect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on pelvic floor supporting tissue can be evaluated.
【作者单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分类号】:R445.1;R7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科;;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2期

2 任书堂,黄云洲,龙进,王勇;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冠心病合并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2期

3 蒋健穗;;实时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杨亚汝;姜露莹;许小云;杜联芳;;实时三维超声测量模拟前列腺体积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5 邬午龙;宋则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一家系并文献复习[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3期

6 任书堂,黄云洲,周建华;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1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09期

7 任书堂;黄云洲;刘晓程;李冬蓓;孔祥荣;龙进;王勇;王翠华;周建华;孙佳英;;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方法学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4期

8 李晋娥;;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表面成像的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09期

9 林莎;赵博文;杨园;姜卫香;吕江红;;实时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中的初步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年05期

10 刘镭;黄志平;廖萍;黄智华;林霖;刘敏;丁小军;;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华;韩晓光;江波;赵辉;;实时三维超声透明模式在卵巢囊性包块中的应用[A];第三届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建卫;唐力;;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在肝、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谢晓红;徐萍;马苏亚;;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肝癌临床应用[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盛林;陈明;黄金康;刘怡;郑建华;;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右室型致密化不全的[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郝冬梅;曹丽叶;张全;赵真;刘素敏;;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常才;;实时三维超声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冯聪;张淑清;孙柏林;;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优越性[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8 怡兰;张宇辉;刘怡;郑建华;苗爱雨;张波;孟凡霞;陈明;;心内膜垫缺损的实时三维超声诊断[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张鹏飞;张运;张梅;姚桂华;姜虹;;实时三维超声在颈动脉斑块体积定量中的应用——仿体实验[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庄延兵;周赵良;;脑纳肽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郝冬梅;推广实时三维超声 有效降低出生缺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栗建辉;实时三维超声对晚孕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物学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马春燕;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张立敏;实时三维超声及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犬急性右室缺血时心室及心肌功能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睿丽;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学及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贺玲;实时三维超声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显像在卵巢小肿块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3 怡兰;实时三维超声在诊断心内膜垫缺损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4 许瑞雪;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兔闭合性肾外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浩杰;室壁瘤外科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和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实时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常琳;实时三维超声检测室壁运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葛丹;心肌矢量应变、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4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984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