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期为2周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的观测及变化分析
本文选题:单采血小板 + 献血间隔期 ; 参考:《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由4周缩短至2周,探讨频繁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间隔期缩短至2周,并且每年献血24次后对献血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0月,间隔2周采集1次血小板,1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献血者,观察分析每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参数。结果 58名献血者间隔2周捐献1次血小板,24次捐献前外周血血常规有一定的波动。Plt和R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和WBC,第1次与第24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短至2周后,献血者血常规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需要增加观察的时间,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equent platelet donation on peripheral blood routine in donors by shortening the interval of platelet collection from 4 weeks to 2 weeks. The interval was shortened to 2 weeks, and the effect of 24 times a year on the blood routine of the donor. Methods Blood donors who collected platelet once every 2 weeks and donated platelets 24 times a year from Sept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blood routine parameters before each donation. Results the peripheral blood routine of 58 blood donors was fluctuated before 24 platelet donations every 2 week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24th blood donor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24th blood dono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24th blood donor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time and the 24th tim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lood routin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24th blood donor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24th blood donors. Conclusion after the period of platelet donation is as short as 2 weeks, the blood routine value of blood donors fluctuates in the normal range, so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observation tim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donors.
【作者单位】: 泰安市中心血站;泰安市中心医院;
【分类号】:R44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丽娟;高昂;奚铭远;吕鹏涛;张美婷;骆慧;骆群;;外周血细胞参数对采集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健康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05期
2 赵欣欣;张美婷;骆群;;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04期
3 刘杏;李晓帆;刘辉忠;陈晓文;;1年捐双份血小板20次以上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4 高明;卢媛;张建民;王霞;杨卫华;马新萍;王静;;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无偿献血者血常规计数的变化[J];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07期
5 陈琳;鞠春芳;张在臻;;两周捐献一次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系统指标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S1期
6 熊恺轩;卢亮;孙革;张艳艳;蓝欲晓;庄乃保;;多次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铁储备状况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3年12期
7 张艳琼;罗宏新;;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7期
8 许萍;李国斌;吴军民;欧淑芳;何启桂;;澳门捐血者中低铁蛋白发生情况的追踪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10期
9 熊恺轩;卢亮;鲍自谦;蓝欲晓;邵超鹏;;深圳市固定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柳红梅;张红;;红细胞参数偏高对献血者及单采血小板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14期
2 郑翠萍;陈元振;;间隔期为2周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部分参数的观测及变化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06期
3 廖红梅;李军;;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身心健康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7年03期
4 王雯;;“一对一”护理模式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年02期
5 郑珊峡;傅强;;南京地区高校开展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及成效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36期
6 王芳;龚宏伟;;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23期
7 李娜;曹守勤;杨宝忠;;宁夏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5名职工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年13期
8 林菊;桑列勇;章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06期
9 刘杏;李晓帆;刘辉忠;陈晓文;;1年捐双份血小板20次以上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10 郭晓丹;;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婷婷;庞小桃;冼志莲;郭琦;黎海凤;林玲莉;;不同频率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张艳琼;罗宏新;;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7期
3 张明霞;张根仓;王艳芳;赵黎娟;汤荣;吴玢;尹春靓;刘艳丽;;机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铁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10期
4 杨默;束玲玲;崔韵;;PDGF/PDGFR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5期
5 柯庆喜;李俐佳;余红岚;谭益;;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倚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8期
6 葛健民;赵宏祥;任素玲;;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变化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9期
7 葛健民;赵宏祥;黄宏亮;任素玲;;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恢复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8期
8 张明霞;张根仓;王艳芳;汤荣;吴玢;尹春靓;刘艳丽;;机采血小板男性捐献者铁营养状况的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年03期
9 马春会;郭如华;伍伟健;严军雄;余晋林;朱业华;何其通;罗益红;黄露;叶瑞云;;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状况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2期
10 姚根宏;赵广超;栾建凤;严京梅;朱培元;叶东;;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新,韩海心,王青改,张海娟,梁军;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3年02期
2 黄飞;单采血小板保存7天:体外研究报道[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年02期
3 李善清;叶有玩;杨兵;;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4 申春梅;刘洪艳;祝玉美;;关于单采血小板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19期
5 吕毅;郝宝岚;王艳;林常青;邵树军;周丽莉;王书锋;;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9期
6 武立新;高守华;;献血者单采血小板3d后机体不适46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10期
7 郝宝岚;吕毅;邵树军;董晓峰;任磊;;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质量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常在娟;徐力东;;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质量评价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9 伏春琴;;单采血小板失败20例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4期
10 沈莉;李建民;侯亚萍;张静;韩俊虎;张燕;张蕾;;血小板校准系数的调整对单采血小板制品质量影响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宏;孙东明;兰学晶;;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仪器选择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林宏;;无菌接管机的应用探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3 常在娟;徐力东;;单采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质量评价的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4 张宏;叶小演;孙凤杰;孔令魁;刘怡;陈悦康;田怡;;影响无偿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因素调查[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张国清;杨玉发;饶美琼;;心理护理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影响[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献清;穆士杰;孙文利;夏爱军;;保存前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7 赖风雷;陈火玲;杨南;王丽;;单采血小板采前后血小板功能评价的必要性[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8 徐朝霞;谭虹;黄可;;多次采血后献血者血小板变化的观察[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金燕萍;朱敏华;郭炳申;;单采血小板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丛培芳;张永征;李颖;张燕华;;单采血小板安全采集量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阳锡林;薄片法血小板快速凝集实验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艳艳;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临床血小板用量动态平衡模型的建立[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静;微粒型血小板干粉制剂的制备及其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1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00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