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标记共振光散射法均相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图文】:
的光散射信号改变可建立一种均相免疫检测NSE的新方法。2.1吸收光谱分别考察了体系的吸收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特性。在金标记anti-NSE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NSE获得了NSE的免疫金复合物。当NSE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ng/mL时,其体系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521,524,530,537nm,NSE免疫金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随NSE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了红移(图1)。据研究表明,纳米金的吸收峰随其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大红移[14],由此可知,在NSE与金标记anti-NSE发生免疫反应后,纳米金发生了凝集形成了粒径更大的微粒。图1NSE免疫金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图Fig.1AbsorptionspectraofimmunogoldcompoundsforNSE2.2共振光散射光谱胶体金、金标记anti-NSE溶液在620nm处具有共振光散射峰,但散射光信号值很校当anti-NSE和NSE发生免疫反应后,当未加入PEG时,NSE的免疫金复合物散射光信号仅发生微弱的增强。当加入高浓度PEG溶液后,NSE的免疫金复合物体系在470nm,620nm处出现了明显的共振光散射峰,620nm处的散射强度值显著增强·1199·
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分析试验室第36卷(图2)。据文献报道,纳米金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耦合效应,聚集态的纳米金颗粒相比分散态的纳米金会产生较强的散射光信号[15]。由此可知,在高浓度的PEG作用下,NSE免疫金复合物进一步凝集形成了粒径更大的微粒。若将聚集纳米金颗粒的散射光信号用于NSE检测,可显著提高方法的灵敏度,,该体系选择了在620nm处测定共振光散射强度。图2NSE免疫金复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图Fig.2ResonancelightscatteringspectraofimmunogoldcompoundsforNSE2.3实验条件优化2.3.1金标记anti-NSE制备条件优化如实验步骤所述,加入0.1mol/LHCl或0.1mol/LK2CO3溶液调节胶体金的pH为6.0~10.0。当胶体金的pH在6.0~7.5时,胶体金呈现紫色,纳米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聚集且I620nm较大。当胶体金的pH在8.0~10.0时,金标记anti-NSE能够在10%KCl溶液的作用下维持酒红色,且I620nm趋于稳定。实验选择pH9.0。移取0.50mL胶体金并采用0.1mol/LK2CO3溶液调节至pH9.0,再分别加入0,1.0,2.0,3.0,4.0,5.0,6.0,7.0,8.0,9.0μgNSE抗体制备金标记anti-NSE。当anti-NSE用量为4.0~9.0μg时,金标记anti-NSE在10%KCl溶液的作用下仍为酒红色,未发生明显的聚集而呈现紫色,且I620nm趋于稳定。故选择在0.50mL胶体金中加入5.0μganti-NSE制备金标记anti-NSE光谱探针,即1.00mL胶体金的NSE抗体用量为10.0μg。2.3.2NSE免疫金复合物生成条件的优化考察了柠檬酸-Na2HPO4和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对NSE免疫金体系的影响,NSE免疫金反应体系在以上两种缓冲溶液中均反应较好,但与KH2PO
【作者单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中心实验室;山东菏泽市立医院检验科;
【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1LB01)资助
【分类号】:O657.3;R44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凌梅;张玉娜;连靠奇;石红梅;康维钧;;基于双层纳米金修饰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3年01期
2 于巧玲;蔡朝容;覃俊达;;基于纳米金银材料的可视化检测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1期
3 沈丽;;纳米金在比色传感分析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4年09期
4 曾琦斐;;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袁帅;刘峥;马肃;;纳米金粒子的理化性质、制备及修饰技术和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9期
6 李红红;陈兴国;;纳米金银材料在比色检测汞中的应用[J];岩矿测试;2012年05期
7 李标模;喻宁亚;王平军;金勇;银董红;;硫醚功能化离子液体固定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7年10期
8 石杰;范淑敏;吴静;康小慧;尹瑜静;王瑞勇;;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进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白文荟;刘金钏;陈爱亮;;纳米金比色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07期
10 李勇;申文杰;;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王明月;牛瑞;;纳米金表面结构变化与催化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2 朱亚琦;马洁;;以纳米金提高固定蛋白A的稳定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3 庞树峰;贾亚伟;;纳米金的绿色合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卓;鲜于运雷;陈雯雯;;纳米金上的化学表面修饰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5 王瑞勇;范淑敏;康小慧;尹瑜静;吴静;;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食品中维生素B1[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莎莎;陈令新;;基于异硫氰酸荧光素修饰的纳米金对铜离子的荧光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7 罗玉琼;刘派;王小英;孙润仓;;木聚糖绿色合成纳米金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8 任姗;李保新;;基于正电荷纳米金比色法测定谷胱苷肽[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景爱华;马小媛;董健;钱卫平;;琼脂糖凝胶介导的不规则的纳米金晶体的原位制备[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秀琴;马冬冬;潘素娟;余志强;杨洪钦;彭亦如;;纳米金-羧基树枝酞菁复合物的自组装和光物理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永海;Au、Ag、Pd、Cu、Ni纳米催化剂设计构筑与催化氧化还原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张晶;新型纳米生物探针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群芳;多功能纳米标记探针作为信号放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胡宇芳;基于核酸和类核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5 陈婷婷;生物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成像中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6 臧佳辰;线粒体铁蛋白及β-乳球蛋白金纳米簇的制备及表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王阳刚;金属氧化物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凌凯;纳米金比色法测定大分子分子量[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隆异娟;基于纳米金模拟酶活性的生物分析化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刘蒙蒙;金纳米颗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暗场显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路伟;染料敏化的氧化锌“纳米草坪”的构建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熊海岩;钯、铂、金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晶;纳米金—声致发光分析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韦正楠;基于富勒烯@金纳米等离子体的Fenton催化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杨桂英;聚乙二醇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酰胺检测和吸附上的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翔;纳米金—聚合物杂化微凝胶的制备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李奕辰;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杨倩;基于功能化纳米金粒子可视化比色检测铀(Ⅵ)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9 温雅楠;基于聚苯胺/尼龙66纳米纤维膜的维生素C颜色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10 周岚;纳米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8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3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