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不同时期面部外伤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7:26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时期面部外伤患者焦虑心理、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水平的现状,分析不同时期面部外伤患者整形修复治疗后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相关性,探讨影响面部外伤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抽取某三甲医院整形修复外科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间就诊的急性面部外伤及面部瘢痕修复患者120例。按创伤后就诊时间分小于7天、7天到3个月以及大于3个月三组,对于创伤后7天内接受治疗的按急性外伤,使用整形修复技术进行缝合,面部外伤一般7天左右拆线,对于7天到3个月面部瘢痕患者,根据创面情况,应用激光、局部注射或硅酮压片等方式来修复瘢痕。由于瘢痕组织基本稳定期为3个月,因此,对于外伤超过3个月的患者,多行瘢痕切除加修复手术。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个月、3个月四个时间点,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三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连续性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对离散性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对面部外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弹性水平、焦虑心理、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运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多元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相关性。结果1、本次调查120人,其中男性66人,占55%,女性54人,占45%。年龄为16~45岁,平均为26.37±6.48岁。面部外伤常见受伤部位为面颊部,占38.3%。生活伤为最常见受伤原因,占44.2%,其次是交通事故,占43.3%。受伤类型以挫伤居多,占45%。2、面部外伤小于三个月的患者整形修复后瘢痕愈合效果优于三个月以上的患者(P0.01)。3、面部外伤患者普遍具有焦虑问题。其中面部外伤大于3个月的患者主要以轻度焦虑为主,占70%。4、面部外伤患者普遍采取回避应对方式,其中外伤小于3个月的患者在整形修复后多采取面对应对方式,而大于3个月的患者在整形修复前及整形修复后7天多采取屈服应对方式。5、面部外伤患者在接受整形修复治疗后,心理弹性水平逐渐增强。且面部外伤小于7天的患者心理弹性显著高于7天到3个月及大于3个月的患者(P0.01)。6、面部外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34,P0.05),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379、0.459,P0.01),与焦虑水平和瘢痕愈合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7、0.575,P0.01)。7、面部外伤患者在整形修复前和整形修复后7天及1个月心理弹性主要影响因素:(1)性别;(2)撕裂伤;(3)焦虑水平;(4)回避应对方式。8、面部外伤患者在整形修复3个月后的心理弹性主要影响因素:(1)性别;(2)撕裂伤;(3)焦虑水平;(4)瘢痕愈合程度。结论1、面部外伤患者普遍具有焦虑问题,其中面部外伤大于3个月的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2、面部外伤患者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性别、受伤类型、焦虑水平、回避应对方式、瘢痕愈合程度是面部外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3、面部外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焦虑水平及瘢痕愈合程度呈负相关。
【图文】:

面部外伤,应对方式,轮廓图,患者


17图 3 三组面部外伤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轮廓图3.4.5 三组面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各个时间点之间面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的差异,对三组面部外伤患者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小于 7 天的面部外伤患者,采取整形修复治疗前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 7 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大于 3 个月的面部外伤患者,采取整形修复治疗前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 7 天、1 个月及 3 个月。且治疗后 7 天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7 天(P<0.05)。由图 4 可以得出,大于 3 个月面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得分呈上升趋势,面部外伤小于 7 天的患者回避应对方式评分在治疗后 7 天出现一个猛然上升

应对方式,面部外伤,轮廓图,患者


3 三组面部外伤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轮廓图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重复测量方差分个时间点之间面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的差异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小治疗前的回避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 7 天的面部外伤患者,采取整形修复治疗前的回避应及 3 个月。且治疗后 7 天显著高于治疗前,,治P<0.05)。,大于 3 个月面部外伤患者回避应对方式得分呈避应对方式评分在治疗后 7 天出现一个猛然上升7 天到 3 个月组的得分趋势较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7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欢;周英;李红梅;宋亚兰;成守珍;陈洁雅;陈莹;原少清;杨碧X;杨淳;张敏娜;姜恋;严夏舒;;肺癌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年30期

2 尹琦静;王艳;郭梅;邓芬;徐艳;毛娟;;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弹性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20期

3 刘敦;姜小鹰;宋继红;;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年10期

4 韦海燕;潘敏;;重塑信念系统对提高心理弹性的过程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8期

5 何苗;张静;;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年07期

6 蒋向玲;覃惠英;;鼻咽癌复发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15期

7 赵雯雯;郑珊红;张爱华;;癌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8 李燕燕;史铁英;周艳丽;刘启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7期

9 黄轲;刘琴;张帆;逯嘉;郭雪;雷迅;汪洋;;我国心理弹性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曾静妮;李华;连珍;林加锋;;心房颤动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特点及策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605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05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