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创面持续恒温加热敷料对于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2 22:35
【摘要】:目的验证创面持续恒温加热敷料有利于创面愈合,探讨创面持续恒温加热敷料对于创面修复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两组均构建直径10mm圆形的抗收缩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实验组持续加热维持创面恒定36℃并持续记录温度数据,对照组持续关闭敷料加热开关并持续记录创面温度数据。于术后第7d、10d、14d,每组分别随机取4只处死,在对创面进行大体观拍照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31、α-SMA的表达分布;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α-SMA、VEGF、collagen I、collagenⅢ、IL-6、IL-10 的 mRNA 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CD31、α-SMA、VEGF、collagen Ⅰ、collagen Ⅲ、IL-6、IL-10的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分析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行Student-t检验。结果(1)大体观结果显示,术后第10d、14d,实验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d、10d、14d,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10d、14d,实验组再生的上皮组织和肉芽组织较对照组厚,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明显多于对照组。(3)对照CD31与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血管计数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第10d、14d的新生血管和成熟血管计数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qRT-PCR检测两组小鼠创面中的CD31、α-SMA、VEGF的mRNA的相对分子表达量都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加;术后第7d,实验组创面α-SMA、VEGF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d,两组创面CD31、α-SMA、VE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14d,实验组的CD31、α-SM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蛋白电泳结果与免疫组化及qRT-PCR检测的结果基本相一致。(4)两组创面collagen I、collagen Ⅲ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都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升高。术后第7d、14d,实验组collagen I、collagen Ⅲ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10d,实验组collagen I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7d、10d、14d的collagenI、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collagen I、collagen Ⅲ、的蛋白表达量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实验组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均高于对照组。(5)在术后第7、10、14d,两组小鼠创面组织中的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随着术后时间增加而逐步减少。术后第7d,实验组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4d,实验组IL-6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第7、10、14d,两组的IL-10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都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地减少,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检测两组创面术后第7d、10d、14d的IL-6、IL10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与qRT-PCR检测的结果趋势基本相一致。结论创面持续恒温加热敷料可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皮肤血管化、创面上皮化进程、胶原沉积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图文】:

创面,小鼠,对照组,面积


验组小鼠创面的温度值(B)为36.03±0.05°C。逡逑3.2动物实验大体观察逡逑术后第3d、5d、7d、10d、14邋d,创面拍照记录,结果如图3-2所示。总体上,逡逑随着术后时间点的延长,两组创面面积为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软件Image邋J测量逡逑创面面积,得到如表3-1所示的数据,术后第3d、5d、7d,实验俎创面面积小于逡逑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10d、14d,实验组创面面积逡逑11逡逑

创面,皮肤缺损,小鼠,时间点


逦15逡逑术后时间(天)逡逑图3-1术后0d—14d对照组小鼠创面的温度值(A)为31.49±1.18°C;实逡逑验组小鼠创面的温度值(B)为36.03±0.05°C。逡逑3.2动物实验大体观察逡逑术后第3d、5d、7d、10d、14邋d,创面拍照记录,结果如图3-2所示。总体上,逡逑随着术后时间点的延长,,两组创面面积为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软件Image邋J测量逡逑创面面积,得到如表3-1所示的数据,术后第3d、5d、7d,实验俎创面面积小于逡逑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10d、14d,实验组创面面积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7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超英;钱志余;;人体组织传热及应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61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1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