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镜下浸润距离的测定对亚临床放疗靶区范围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4-23 00:24
【摘要】:目的:根据直肠癌病理标本分别测量大体肿瘤侧方、下方和上方微小癌灶距离,为其放疗临床靶区体积(CTV)边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7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患者28例,测量其周边最远微小癌灶距大体肿瘤边缘最近距离值。通过MRI和即时手术标本对经计算“在体-离体”肿瘤退缩因子(R_1);“线结标记法”计算病理标本处理过程退缩因子(R_2)。对实测微小癌灶延伸距离(ME_(ml)、ME_(mi)、ME_(ms))采用两种退缩因子(R_1、R_2)校正后即为在体延伸距离(ME_(in vivo))。结果:28例患者中,在大体肿瘤侧方、下方、上方可观察到微小癌灶者分别为17例(60%)、3例(10%)、0例。“在体-离体”退缩因子(R1)平均值为0.913,病理标本退缩因子(R2)平均值为0.803.实测微小癌灶在直肠癌大体肿瘤下方最远距离为20mm,经校正后,在体时为28mm。实测微小癌灶在大体肿瘤侧方最远距离为9.18mm,最小值2.01mm,平均值5.39mm,经校正后在体时最大值12.03mm,最小值3.13mm,平均值7.50mm。95%在10mm内。结论:直肠癌大体肿瘤侧方微小癌灶距离95%概率在10mm内,建议直肠癌后程高剂量放疗靶区GTV在前后左右方向外扩成CTV时边径为10mm。
【图文】:
图 2.1 肿瘤“离体”和“在体”厚度测量和“在体-离体”退缩因子计算。A:Dpath代表肿瘤离体厚度;B: DMR代表肿瘤在体厚度。“在体-离体”退缩因子 R1=Dpath/DMR。
称为病理退缩因子(R2)。“在体-离体”退缩因子 R1的测算(图 2.1):直肠癌即时标本最中间组织片(图2.1A),,红色为大体肿瘤,绿色为正常肠粘膜,肿瘤中点垂直于直肠系膜黄色实线代表离体肿瘤厚度,标记为 Dpath。获取患者所有肿瘤出现层面的 MRI T2WI影像(层厚 3mm,层距 1mm),选取最中间层面(图 2.1 B),其中红色区域代表大体肿瘤,肿瘤中点垂直于直肠系膜黄色实线代表肿瘤在体厚度,标记为 DMR。“在体-离体”退缩因子(R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R1=Dpath/DMR。病理退缩因子 R2的测算(图 2.2):通过福尔马林脱水前和脱水后 Ax与Bx(1.2.3.4.5)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计算病理退缩因子(R2),其公式为:R2=( + + + + )/5微小癌灶距离(MEin vivo)计算:通过逐例计算“在体-离体”退缩因子(R1)、病理退缩因子(R2)、实测微小癌灶距离(MEmi、MEms、MEml),则MEin vivo=MEmi/(R1×R2)或MEms/(R1×R2)或MEml/(R1×R2)。2.3 统计方法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 28 例患者大体肿瘤侧方、下方、上方最远微小癌灶距离及 95%频数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5.37;R730.55
【图文】:
图 2.1 肿瘤“离体”和“在体”厚度测量和“在体-离体”退缩因子计算。A:Dpath代表肿瘤离体厚度;B: DMR代表肿瘤在体厚度。“在体-离体”退缩因子 R1=Dpath/DMR。
称为病理退缩因子(R2)。“在体-离体”退缩因子 R1的测算(图 2.1):直肠癌即时标本最中间组织片(图2.1A),,红色为大体肿瘤,绿色为正常肠粘膜,肿瘤中点垂直于直肠系膜黄色实线代表离体肿瘤厚度,标记为 Dpath。获取患者所有肿瘤出现层面的 MRI T2WI影像(层厚 3mm,层距 1mm),选取最中间层面(图 2.1 B),其中红色区域代表大体肿瘤,肿瘤中点垂直于直肠系膜黄色实线代表肿瘤在体厚度,标记为 DMR。“在体-离体”退缩因子(R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R1=Dpath/DMR。病理退缩因子 R2的测算(图 2.2):通过福尔马林脱水前和脱水后 Ax与Bx(1.2.3.4.5)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计算病理退缩因子(R2),其公式为:R2=( + + + + )/5微小癌灶距离(MEin vivo)计算:通过逐例计算“在体-离体”退缩因子(R1)、病理退缩因子(R2)、实测微小癌灶距离(MEmi、MEms、MEml),则MEin vivo=MEmi/(R1×R2)或MEms/(R1×R2)或MEml/(R1×R2)。2.3 统计方法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 28 例患者大体肿瘤侧方、下方、上方最远微小癌灶距离及 95%频数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5.37;R73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甲状腺癌近10年增长5倍 女性易中招[J];健康博览;2017年01期
2 张晓丽;钱林学;;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与非微小癌的超声特征[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12期
3 言纲;连福臻;;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4期
4 夏同礼;前列腺微小癌与临床癌的关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年01期
5 夏金山 ,田桂丽;微小胃癌的诊断[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03期
6 刘建军;食道异型上皮微小癌及多发癌[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07期
7 王建修,赵清仁;液晶热图诊断乳腺微小癌[J];癌症;1989年03期
8 庞秀清;;应用常规X线诊断微小胃癌的要领[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年06期
9 胡}
本文编号:2637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371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