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社区老年人高温热浪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3:48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身前后对照,了解预先设计的高温热浪健康教育计划对老年居民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探索面向社区老年人的高温热浪健康教育方法,从而增强其应对极端天气、预防疾病发生或恶化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7月10日至9月5日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居民参与本研究。在与研究对象的第一次接触中,研究员首先完成基线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老年人脆弱调查表、高温适应资源和社区老年人高温天气保健知信行问卷,随后结合宣传彩页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之后分别在两周和四周后各进行一次电话随访。采用参数检验(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如 Mann-Whitney U 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 等级相关)进行数据结果的分析比较,包括三伏时节及热浪间的气象差异,不同时间知信行问卷的评分变化,不同群体在适应资源、风险认识、应对态度和保健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医疗机构距离和老年人脆弱调查表得分分别与知信行问卷得分的相关性等。结果1.比较三伏时节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气象资料发现,日最高气温在三个时期无明显差异,但日最低气温从初伏(26.10℃)、中伏(24.35℃)到末伏(22.70℃)逐渐降低(P0.001),日平均气温在初伏(30.00℃)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期(P=0.013),初伏风速(4.39m/s)大于中伏(1.97m/s),且空气质量(55.00)优于中伏(94.25)。研究期间发生两次热浪,第一次热浪期间的日最高气温(37.00℃)、日最低气温(28.00℃)、日平均气温(32.50℃)均高于第二次热浪(P0.05),但第一次热浪风速(4.80m/s)大于第二次热浪(1.10mm/s)。2.本研究最初纳入了 114名60岁及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居民,最终有60人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占总人数的52.6%。3.知信行问卷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在基线、第一次随访和第二次随访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风险认识得分在第一次随访(17.45)时依次高于第二次随访(17.18)和基线(16.77)时,而知信行问卷总分以及应对态度、保健行为得分在第二次随访时的得分分别为99.30、19.48和62.63,依次高于第一次随访和基线测量。4.知信行问卷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暴露史、既往疾病史、家族史、残疾、使用空调、用水紧张、住房周围公共绿化区域、提前得知高温热浪来临、获取天气情况或高温相关资讯的渠道和与周围邻居来往的频率。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到最近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距离与知信行问卷总分(rs=-0.369,P0.001)以及风险认识(rs =-0.275,P0.01)、应对态度(=-0.287,P0.01)和保健行为得分(rs =-0.297,P0.01)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VES-13得分与知信行问卷总分(rs =-0.211,P0.05)和应对态度得分(rs=-0.243,P0.01)呈显著负相关。其中身体功能限制得分与知信行问卷总分(rs =-0.195,P0.05)和保健行为得分(rs =-0.186,P0.05)呈负相关,失能状况得分与知信行问卷总分(rs =-0.205,P0.05)和保健行为得分(rs =-0.200,P0.05)也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易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不良影响。一对一的高温热浪健康教育以及为期一个月的电话随访对老年人适应高温热浪天气有持续性的积极影响。未来可考虑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向老年人提供相关健康知识,以帮助他们增强应对极端天气、预防疾病发生或恶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度过高温热浪侵袭。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军;林巧绚;林华亮;刘涛;曾韦霖;肖建鹏;李杏;罗圆;;老年人高温热浪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混合效应模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09期

2 郑山;王敏珍;尚可政;何史林;尹岭;黎檀实;王式功;;高温热浪对北京3所医院循环系统疾病日急诊人数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J];卫生研究;2016年02期

3 汪庆庆;李永红;于永;丁震;陈晓东;;脆弱性减缓评估法在卫生部门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干预效果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09期

4 张雷;任国玉;任玉玉;;单次极端高温过程中城市热岛效应的识别[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2期

5 谢盼;王仰麟;彭建;刘焱序;;基于居民健康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与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6 程继前;张瑞萍;何悦;刘文洁;;嘉兴夏季伏天“热”气候特征分析[J];浙江气象;2014年04期

7 徐亚吉;胡莉;白菲菲;;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军医;2014年05期

8 张霞;周脉耕;黄季夏;林华亮;刘起勇;;济南市热浪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4年04期

9 李nInI;杜艳君;莫杨;杜宗豪;黄蕾;程艳丽;;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06期

10 万方君;辛正;周琳;白莉;王永明;谷少华;刘守钦;李萌萌;桑少伟;张济;刘起勇;;济南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居民高温健康脆弱性比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金婷;张晓蕾;许新路;;邢台“三伏时节”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2 刘桂才;王善芳;李树军;崔建云;张芹;袁静;;潍坊市近49年三伏时节气候特点与舒适度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谈建国;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与高温热浪及其健康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小丽;济南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闫玉美;社区青少年热浪健康保健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马会娟;老年人应对热浪脆弱性的系统综述及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孙俊杰;天气系统对城市大气颗粒物与热岛效应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曾韦霖;广东四地区热浪对死亡的影响及热浪特点的效应修饰作用[D];暨南大学;2013年

6 王金娜;大学生对气候变化/热浪与健康的认知及应对行为现况调查[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雪娜;济南市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刘宇鸣;《京都议定书》的经济法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6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