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09 13:55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础腹膜溶质高转运以及腹膜透析1年内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0月1日-2016年5月31日在我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新入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随访观察至2017年5月31日。排除外院置管者;年龄18岁者;腹透时间12月者;由血透、肾移植转入者;开始腹膜透析治疗6个月内未行腹膜平衡试验者。根据首次腹膜平衡试验的4小时透析液肌酐与2小时血肌酐比值(D/Pcr)进行腹膜转运功能分组:D/Pcr≥0.82为高转运组,D/Pcr0.82为非高转运组;对于基础高转运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开始腹膜透析1年内腹膜转运功能是否表现为持续高转运,分为持续高转运组与非持续高转运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不同组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D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03名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3.9岁,57.8%为男性,19.1%合并糖尿病,11.1%合并心脑血管病史,26.0%合并腹膜炎,平均透析龄为35.0±16.1月。高转运组121例(24.1%),非高转运组382例(75.9%),高转运组患者1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9%、74.8%、26.9%,非高转运组1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4%、81.1%、56.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Log Rank=5.445,P=0.02)。在基础高转运亚组分析中,持续高转运组45例(37.2%),非持续高转运组76例(62.8%),持续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非持续高转运组(Log Rank=9.814,P=0.002)。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基础高转运(HR=1.745,95%CI=1.087-2.803,P=0.021)、腹膜透析1年内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HR=3.129,95%CI=1.863-5.256,P0.001)与患者死亡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基础高转运(HR=1.036,95%CI=0.605-1.773,P=0.897)并非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膜透析1年内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HR=4.195,95%CI=1.605-10.964,P=0.003)、年龄(HR=1.048)、糖尿病(HR=2.021)、甘油三酯(HR=1.255)以及载脂蛋白A1(HR=0.292)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础腹膜溶质高转运不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可以预测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指标是腹膜透析1年内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状态、年龄、糖尿病、甘油三酯以及载脂蛋白A1。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692.5
【部分图文】:

生存曲线,患者,与非,患者预后


第 3 章 结果高转运组患者预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35.0±16.1 月,全因死亡 78 例(15.5%亡 26 例(21.5%),非高转运组全因死亡 52 例(13.6%)。3 年、5 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89.9%、74.8%、26.9%,非5 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4.4%、81.1%、56.2%,Kaplan,高转运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非高转运组,组间存在显45,P=0.02),见图 1。

患者,与非,生存曲线,中高


3.3 腹透 1 年内持续高转运组患者预后所有纳入患者每 3-6 月腹膜透析门诊复查 PET,对于基础高转运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腹膜透析 1 年内,每一次复查的 PET 均表现为高转运则定义为持续高转运组,反之则为非高转运组。其中持续高转运组 45 例(37.2%)非持续高转运组 76 例(62.8%),与非持续高转运组相比,持续高转运组患者复查的D/Pcr 值更高(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更低(P<0.05),年龄、性别、腹膜炎、糖尿病、心血管事件、血钙、血磷、CRP、PTH 以及残肾 eGFR 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见表 2。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持续高转运组患者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非持续高转运组(LogRank=9.814,P=0.002),见图 3。表 2 持续高转运组与非持续高转运组临床资料对比项目 持续高转运组(n=45) 非持续高转运组(n=76) P 值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炜飞;韩飞;谢锡绍;林君;殷晓红;张晓辉;陈江华;;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7年02期

2 金波;邵秋媛;张庆燕;孙t$;蒋春明;张苗;;腹膜透析患者固有腹膜高转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1期

3 邵秋媛;朱微;张庆燕;孙t$;蒋春明;张苗;;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5年09期

4 王永业;李若福;郑元回;;腹膜高转运患者血胰岛素抵抗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3期

5 梁莉;黄云剑;尚燕;袁发焕;;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蛋白丢失与留腹时间关系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7期

6 王永业;;腹膜高转运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4期

7 王锋;;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转运性骨病的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9期

8 宋书朋;;规律性血液透析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转运骨营养不良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9 任永强;王华;薛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高转运肾性骨营养不良临床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10 高秀林;不同腹膜溶质转运特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丁立;;白介素6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基因多态性在预测初始腹透高转运中的作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2 丁立;;白介素6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基因多态性在预测初始腹透高转运中的作用[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3 丁立;;初始腹膜高转运状态与腹透患者不良预后相关[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4 王永业;;腹膜高转运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5 袁申平;魏连波;张颖;杨爱成;柳文晶;梁炜;;肾衰养真胶囊对尿毒症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不良及慢性炎症状态的影响[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林涛;谢静远;黄晓敏;张春燕;杨俪;徐天;李晓;任红;陈楠;;腹透患者腹膜高转运状态危险因素分析[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7 王永业;;腹膜高转运患者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8 王霄一;;肾内科病例报告[A];2015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丽娟;持续腹膜溶质高转运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年

2 刘艳珍;西宁地区腹透患者不同转运类型对营养、炎症影响的分析[D];青海大学;2016年

3 王珍珍;不同腹膜转运特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RP、Hcy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3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33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