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20-10-26 20:47
   背景: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陡然停止,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急危重症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发生CA。CA后脑损伤是导致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自噬(autophagy)是指细胞内的长寿命蛋白质以及受损的细胞器经溶酶体途径被降解的过程,广泛参与生长发育、免疫、新陈代谢和老化等生理性过程,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近期研究表明自噬过度激活可导致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大脑的主要病理变化。远程缺血处理是在远端器官或部位进行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方式。研究表明远程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心肺复苏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保护机制与自噬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①选用雄性SD大鼠通过诱导窒息建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②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组(CA/CPR组,n=24),CA/CPR组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h、6h、24h、72h处死大鼠取脑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与自噬活性有关的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与线粒体自噬活性有关的Parki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C3在神经元细胞的定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和细胞超微结构。③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组(CA/CPR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ostC组),以ROSC后24h为实验终点。远程缺血后处理是指在成功复苏后立即用动脉夹夹闭左侧股动脉5min,释放5min,重复3个循环。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Parkin和P53线粒体转位情况,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检测LC3在神经元细胞的定位,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线粒体P53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心跳骤停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h、24h、72h脑海马神经元细胞LC3Ⅱ/Ⅰ、Beclin-1、线粒体Parkin表达与Sham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ROSC后24h蛋白表达量处于峰值,复苏后脑组织免疫荧光吸光度值较Sham组升高(P0.05)。②与CA/CPR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复苏后NDS评分升高,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下降,线粒体Parkin和P53转位减少,神经元细胞自噬泡减少,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减少。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心跳骤停后5min开始心肺复苏可建立稳定的复苏后脑损伤模型。ROSC后6h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噬活性增强,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于复苏后24h处于峰值,72h仍处于激活状态。远程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心肺复苏后的神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细胞过度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和P53线粒体转位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学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59.7
【部分图文】:

组织病理,凋亡细胞,细胞核,分检


??核固缩、裂解严重(图1-1B)。??1.4.4两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较??为进一步证明模型是否成功,本部分检测了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如图1-2所示,荧光染色后,正常的细胞核显蓝色,而TUNEL阳性的细胞核呈粉??红色。Sham组凋亡细胞较少,凋亡率为(1.68±0.?76)?%;?CA/CPR组凋亡细胞较??多,凋亡率为(17.?71±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1-2。??表1-2两组大鼠复苏后不同时间点NDS评分??Table?1?-2?NDS?scores?at?different?time?points?after?resuscitation?in?the?two?groups?of?rats??组别?24h?48h?72h??Sham?组?79.4±0.9?80.0±0.0?80.0±0.0??CA/CPR?组?5丨.1?±2.9*?55.7土3.0*?59.4±2.5*??注:与Sham组相比,卞<0.05??l'?*?*?"?1?..????.?m??????r???0?.?-?*????t????■?V???%?*?<??.?..?.f..?I???、?(?\?|?|??f?J?_?I??'、????r???????‘?.??,?’?.????二'?4?,?'??????:?%??A?Wi?B.-.?;,??图1-1复苏后2

凋亡细胞,细胞核,分检,荧光染色


??核固缩、裂解严重(图1-1B)。??1.4.4两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较??为进一步证明模型是否成功,本部分检测了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如图1-2所示,荧光染色后,正常的细胞核显蓝色,而TUNEL阳性的细胞核呈粉??红色。Sham组凋亡细胞较少,凋亡率为(1.68±0.?76)?%;?CA/CPR组凋亡细胞较??多,凋亡率为(17.?71±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1-2。??表1-2两组大鼠复苏后不同时间点NDS评分??Table?1?-2?NDS?scores?at?different?time?points?after?resuscitation?in?the?two?groups?of?rats??组别?24h?48h?72h??Sham?组?79.4±0.9?80.0±0.0?80.0±0.0??CA/CPR?组?5丨.1?±2.9*?55.7土3.0*?59.4±2.5*??注:与Sham组相比,卞<0.05??l'?*?*?"?1?..????.?m??????r???0?.?-?*????t????■?V???%?*?<??.?..?.f..?I???、?(?\?|?|??f?J?_?I??'、????r???????‘?.??,?’?.????二'?4?,?'??????:?%??A?Wi?B.-.?;,??图1-1复苏后2

自噬,途径,细胞


缺氧等损伤状况导致线粒体出现氧化应激和功能丧失时,PINK1转运受阻,聚集于线??粒体外膜,使Parkin蛋白磷酸化并转位至受损线粒体,这一过程使E3泛素链接酶??被激活,从而激活随后的线粒体自噬过程[16'171?(如图2-2)。??P53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抑癌基因,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构成,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上,由转录激活结构域、寡聚结构域、DNA结合域和非DNA结合域组??成,编码9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kDa的核内磷酸化蛋白。P53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途径可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坏死等??正常细胞代谢过程近期有研究表明P53能同时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过程??[2°]。P53调控的细胞凋亡主要包括P53转录依赖性和P53非转录依赖性[21],其中??P53非转录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主要是指细胞质中的P53在凋亡刺激作用下,转位至受??损的线粒体,造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细??胞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祥;;谱写生命健康时代新篇章——立体心肺复苏 立体健康 立体数字“三立一体”理念[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16期

2 余鑫;阿不力米提·买买提;;120院前93例心肺复苏病例急救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23期

3 张卫宾;;心肺复苏模拟训练中器械的正确使用[J];水电医学杂志;1996年06期

4 毛波;;谈谈单人现场心肺复苏的要领[J];人人健康;2019年15期

5 顾海华;谈文伟;吴锡平;;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年06期

6 安鹏程;;探析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8期

7 刘燕;薛莹莹;刘梦思;张红妍;;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年02期

8 姜椿法;刘远山;刘刚;张新斌;伍远辉;余涛;黄子通;;心肺复苏质量实时监测的临床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年06期

9 李鹏;杨帅;赵赫;;浅谈心肺复苏技术在我国的普及[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93期

10 蒙凤梅;黎奕华;;心肺复苏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翔;远程缺血处理对心肺复苏大鼠脑保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孙峰;心肺复苏过程中呼出二氧化碳对复苏预后判断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胡莹莹;心肺复苏中新型心电识别技术减少按压中断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王大伟;开心胶囊预处理抗犬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及心肺复苏后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马宇洁;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改变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张广;闭环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优化控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7 胡辉莹;人体胸廓胸外按压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有限元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和华;胸阻抗信号监测心肺复苏质量的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黄凯滨;格列本脲在大鼠窒息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宋凤卿;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负面效应及低温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彪;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思瑶;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方卫;4-苯基丁酸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成龙;基于最佳医疗实践守则的心肺复苏MCPS建模与验证[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5 栗甜;ACE2-Ang(1-7)-MasR轴在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6 叶大庆;广州市大学生心肺复苏知信行及情境体验教学法的探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年

7 高宇;富氢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的调控[D];南京大学;2016年

8 徐一笑;基于Utstein模式的院内死亡病例心肺复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陶品月;PCI患者主要照顾者心肺复苏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10 王慧慧;茶多酚对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大鼠脑内质网应激及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7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57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