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靶向SR-A相变纳米粒诊疗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1:02
   目的: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容易突然破裂,导致致命事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本研究将制备一种高效、灵敏、特异性强的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多模态纳米粒,实现在体、无创性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并在分子水平进行早期治疗AS易损斑块。方法:用改良的双乳化法和静电吸附作用构建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表面的A类清道夫受体(SR-A),能够早期诊断病变的多模态纳米粒(Fe-PFH-PLGA/CS-DS)。利用粒径电位仪、透射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傅里叶红外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对纳米粒进行理化性质的表征,确定靶物质的连接。对此探针行超声及核磁体外成像,分析其显影性能。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初步评价纳米粒对体外巨噬细胞的靶向性,用CCK-8法分析其细胞毒性。建立载脂蛋白E(ApoE)敲除(KO)(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通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对易损斑块中SR-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靶向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研究纳米粒在体内的生物毒性,核磁成像的可行性以及联合低能聚焦超声(LIFU)在体内外相变消融斑块的潜能。结果:采用双乳剂法和静电吸附法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靶向活化巨噬细胞表面SR-A的Fe-PFH-PLGA/CS-DS纳米粒。该纳米粒能够通过LIFU辐照进行相变,实现超声成像;高载铁率对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负增强作用。纳米粒对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高亲和力,被巨噬细胞内吞后在LIFU辐照下通过声致相变(ADV)效应诱导细胞凋亡。此外,在由高胆固醇诱导的apoE-/-小鼠的离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中,纳米粒选择性地积聚在主动脉巨噬细胞上表达的SR-A位点的区域。该结果也通过体内MRI证实,其中纳米粒可以靶向主动脉斑块并减少T_2~*信号,随后LIFU诱导的相变可导致体内斑块上巨噬细胞的凋亡。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SR-A的多模态多功能纳米粒(Fe-PFH-PLGA/CS-DS),应用超声及核磁分子显像技术实时监控评估斑块状况,有望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进行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43.5;R445.2
【部分图文】:

示意图,纳米粒,靶向,巨噬细胞


图 1 制备 Fe-PFH-PLGA/CS-DS 纳米粒和靶向 SR-A 的示意图纳米粒靶向巨噬细胞表面的 SR-A 并被巨噬细胞内吞,随后在 LIFU 照射下由于相变引起细胞损伤。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e-PFH-PLGA/CS-DS NPs and the NPstargeting SR-A expressed on macrophage surfaces and endocytosed by macrophages, followedby cell damage due to phase transition under LIFU irradiation.

纳米粒,比例尺,透射电镜,图像


图 2 纳米粒的表征e-PFH-PLGA,Fe-PFH-PLGA/CS,Fe-PFH-PLGA/CS-DS 和 Fe-PLGA/CS-DS 纳米粒的透射电像(比例尺=100 nm)(a)。在功率密度为 1 W/cm2、2 W/cm2和 4 W/cm2的情况下,LIFU之前,3 分钟和 8 分钟后,Fe-PFH-PLGA/CS-DS 纳米粒的光学显微镜成像图(比例尺=10m)(b)。Figure 2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Ps.TEM images of the Fe-PFH-PLGA, Fe-PFH-PLGA/CS, Fe-PFH-PLGA/CS-DS, and Fe-PLGA/CS-DS NPs (scale bar = 100 nm) (a). Optical microscopy images of the Fe-PFH-LGA/CS-DS NPs before and 3 min and 8 min after LIFU irradiation at power densities oW/cm2, 2 W/cm2, and 4 W/cm2(scale bar = 10 μm) (b).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像显示,比例尺,绿色


图 3 DS 连接的验证,DS 和 Fe-PFH-PLGA/CS-DS 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激光共聚焦图像显示 DiI 标记PLGA 壳(红色)和 FITC 标记的 DS(绿色)(比例尺=2μm)(b)。Figure 3 Confirmation of DS coating.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pectra of CS, DS, and Fe-PFH-PLGA/CS-DS N(a). The DiI and FITC-labelled Fe-PFH-PLGA/CS-DS NPs were visualized by thecolocalization of the DiI-labelled PLGA shell (red) and FITC-labelled DS (green) using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scale bar = 2 μm) (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小杰;廖瀚;王冰;王艳妨;张英;;赖氨酸超小纳米粒的制备及胶质瘤细胞荧光成像[J];功能材料;2017年01期

2 邢畅;;二氧化硅纳米粒消化酶蛋白冠的形成及影响因素[J];现代化工;2017年04期

3 尤晨;李琳;杨文倩;沈雁;涂家生;;银模板法制备中空金纳米粒及其质量评价[J];药学研究;2017年04期

4 赵娜;崔慧斐;;肝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3年18期

5 陈军;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6期

6 陈中坚;陆琴;方超;;碗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载药功能的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5期

7 严拯宇;舒娟;余雁;张正伟;唐璐;陈建秋;;碳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用于氯霉素的测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梁娟娟;耿冬冬;丁娅;张灿;;金纳米粒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2014年04期

9 赵国巍;陈绪龙;廖正根;梁新丽;祝婧云;招丽君;王春柳;;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的性质研究[J];中成药;2011年10期

10 黄丹华;戚雪勇;戈延茹;沈松;;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在磁共振/光热双模式成像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二刚;磁靶向银纳米粒载药系统的构建及抗肿瘤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王洋;靶向载药相变型纳米粒用于甲状腺未分化癌超声分子成像与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张妮;载aPD1靶向相变型纳米粒对恶性黑色素瘤光热治疗及增效免疫治疗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4 钟毅欣;靶向纤维蛋白的相变型多模态纳米粒血栓显像及溶栓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5 李宜蓁;F3肽介导载亚甲蓝及钆双胺纳米粒双模态成像及声动力协同HIFU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6 王海燕;载UCNPs-RB相变型纳米粒靶向卵巢癌多模态成像与治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7 宋娇;近红外光触发纳米粒用于小鼠乳腺肿瘤多模成像和光热治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8 张勇;载声敏剂液态氟碳纳米粒预定位靶向增强HIFU消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9 杨涛;蛋白纳米粒的仿生合成及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10 葛云龙;姜黄素纳米粒的液相沉积法制备工艺、表征与活性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璇;低分子明胶修饰的阳离子多功能脂质纳米粒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王瑞玉;基于湿疹治疗的透皮吸收生物粘附纳米制剂的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3 孙祥石;叶酸靶向酸敏感siRNA纳米粒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卢超;MR监测2-DG标记的载PTX氧化铁纳米粒靶向荷三阴性乳腺癌4T-1肿瘤的诊疗效果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5 赵雅蓉;转铁蛋白修饰的还原响应型脂质纳米粒递送siRNA治疗肝癌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毛丽燕;多西他赛靶向纳米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7 宋春丽;基于聚扁桃酸酯的药物递送体系制备及增强肿瘤治疗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8 刘明珠;载IR780靶向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多模态成像和光热治疗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9 牟崇艳;透明质酸及聚多巴胺功能化的相变型纳米粒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0 黎梦;载吲哚菁绿与阿霉素靶向纳米粒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外成像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3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93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