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一种新评分系统:死亡预警评分的预测价值
本文关键词: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一种新评分系统:死亡预警评分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最佳预测评分指标,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共计394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330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入院24h内血肌酐(SC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的最差值;确诊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4h内是否行急诊手术或急诊插管;病程中是否发生脓毒症,以及临床结局。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对导致死亡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有意义的指标予以赋值,计算死亡预警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死亡预警评分对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P=0.016),SCr升高(P=0.011)、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P0.001);进行急诊插管和发生脓毒症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01);PLT(P=0.001)、GCS评分(P0.001)则显著降低。而两组行急诊手术、性别、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WBC、HC T、SIRS评分、I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模型的指标分别为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21分、GCS评分6分、发生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赋值后的分数分别为1.0分、1.5分、1.5分、1.5分、2.0分,故以这5个指标作为死亡预警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死亡预警评分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P=0.022)和GCS评分(P=0.001)。结论: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21分、GCS评分6分、发生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是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预警评分,用它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危重创伤患者的预后,其预测效果优于单用任何一种评分。
【关键词】:创伤 预警评分 死亡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2
- 结果12-16
- 讨论16-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3
- 综述23-34
- 参考文献30-34
- 致谢34-35
- 作者简介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宏伟,敖翔,吴一鸣,宋颖,陆晓英,宋阳;危重创伤病人的麻醉与急救处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16期
2 吴金国;吴仁泉;陈文炳;徐灼湛;;门诊危重创伤病人的救治体会[J];医药世界;2007年01期
3 于明克;崔丽;袁进国;陈宗跃;;危重创伤患者急救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3期
4 胡佩群;王基;;危重创伤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性病变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诊治对策[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5 刘保池;李垒;裴辉;刘立;庞伟;罗志毅;;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10期
6 石建华;;极危重创伤病人麻醉前及术中术后处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景宾;余志兵;刘标;;急危重创伤患者的麻醉与急救处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何芳;;急诊室危重创伤患者死亡原因研究与急救护理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35期
9 陈晓聿;孟刚;;濒死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3期
10 ;内服中药在抢救危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通讯;197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保池;李垒;裴辉;刘立;庞伟;罗志毅;;濒死危重创伤的一体化救治[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张诚;;浅谈危重创伤病人的诊疗思维[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温大华;;时间、责任心是抢救危重创伤之本[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云;吕志刚;王雄雄;;危重创伤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桂青;;危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郝素文;梁潇;;高仿真模拟人应用危重创伤病人培训效果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荣峰;;危重创伤的院前急救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廖紫君;李淑芳;陈越声;;急诊危重创伤患者检查过程的观察及护理[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邓一芸;康焰;廖雪莲;王波;;汶川地震后ICU危重创伤患者输血状况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媛;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一种新评分系统:死亡预警评分的预测价值[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7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77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