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袖带连续血压关联因素分析及其非线性建模
本文关键词:无袖带连续血压关联因素分析及其非线性建模
更多相关文章: 无袖带连续血压 脉搏波传播时间 特征选择 非线性建模 支持向量机
【摘要】:血压作为人体最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目前,临床和家用血压测量通常都是单次测量或间断测量,这种测量方式不足以反映人体基本生理状况。连续血压的测量则可以实时地连续监测人体血压,在临床诊断和家庭保健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普遍存在操作复杂,需要佩戴袖带,设备昂贵等诸多不便,所以研究一种更为简便的无袖带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针对现有基于脉搏波传播时间机制的血压计算模型需要校准、精确度低等不足,研究了一种基于生理信号多特征融合分析的连续血压计算模型,通过对同步采集的人体心电信号、脉搏波信号等数据进行滤波预处理,提取了心电信号、脉搏波信号、脉搏波一阶导数信号以及脉搏波二阶导数信号的相关特征点,然后根据所提取的特征点计算了初步的建模特征参数。之后本论文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线性回归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个体化连续血压模型,同时还根据遗传算法关联因素分析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个体化连续血压模型,然后本论文将以上三种血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中选择出了建模效果最佳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个体化连续血压模型估算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001±3.21mmHg,0.002±2.3mmHg,0±2.4mmHg,并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0.975,0.977,比现有文献中基于PTT机制的血压模型具有更小的标准差以及更高的测量精度。因此,本论文所提出的基于生理信号多特征融合分析的连续血压计算方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袖带连续血压 脉搏波传播时间 特征选择 非线性建模 支持向量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2章 血压测量方法简介16-25
- 2.1 血压测量简介16
- 2.2 有创直接血压测量法16-17
- 2.3 无创间断血压测量法17-20
- 2.3.1 柯氏音法17-19
- 2.3.2 示波法19-20
- 2.4 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法20-24
- 2.4.1 容积补偿法20
- 2.4.2 动脉张力测量法20-21
- 2.4.3 基于PWV或PTT的测量方法21-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实验数据采集25-33
- 3.1 数据采集工具25-27
- 3.1.1 MP150多生理记录仪25-26
- 3.1.2 Finapres-1000设备26-27
- 3.2 实验方案与数据采集过程27-32
- 3.2.1 实验方案27-29
- 3.2.2 PPG数据采集29-30
- 3.2.3 ECG数据采集30-32
- 3.2.4 连续血压参考数据采集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33-43
- 4.1 生理信号预处理33-34
- 4.1.1 PPG信号预处理33
- 4.1.2 ECG信号预处理33-34
- 4.2 生理信号特征点检测34-38
- 4.2.1 PPG特征点检测35-37
- 4.2.2 ECG特征点检测37-38
- 4.3 生理信号特征参数计算38-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无袖带连续血压关联因素分析43-54
- 5.1 遗传算法43-46
- 5.1.1 遗传算法原理43-45
- 5.1.2 运算过程45-46
- 5.2 关联因素分析46-53
- 5.2.1 Peason相关性分析46-48
- 5.2.2 遗传算法选择特征48-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第6章 无袖带连续血压建模与结果分析54-71
- 6.1 回归分析方法介绍54-55
- 6.2 个体连续血压建模55-70
- 6.2.1 基于线性回归的个体化连续血压建模58-62
- 6.2.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个体化连续血压建模62-63
- 6.2.3 基于遗传算法的个体化连续血压建模63-65
- 6.2.4 与基于PTT的机制模型对比分析65-70
- 6.3 本章小结70-71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7.1 结论71-72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乐;;心脏病术后血压监测方法与结果的比较[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赵淑虹;;血压监测:自动示波测量装置[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3期
3 周超平,陈伟伟,刘巧芬,吴素珍,李珊,王苏英;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血压监测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4期
4 李文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动态监测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罗雪琚;24小时控制血压的重要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6期
6 季玉光;;天冷要注意监测血压[J];劳动保护;2006年11期
7 赵生法;赵子彦;;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年10期
8 赵红兵;张喜凤;;血压产生机制及血压变化的另释[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年03期
9 谭媛;;重症患者血压的监测和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3期
10 韦叶;闭永金;;1例血压监测导致出血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晶;;夹层动脉瘤术前血压控制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马瑞华;胡建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效果的影响[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文博;;考虑血压变动的降压药使用方法[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4 俞雪飞;;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护理[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姚红;;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护理体会[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程红;;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预测作用: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地;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侯冬青;;儿童至成年血压变化对成年期心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8 朱敏;陈恩慈;何益平;裘宇芳;袁敏;彭放;;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与血浆BNP关系的探讨[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星;冬天血压应勤量[N];保健时报;2007年
2 白轶南;冬天多测几次血压[N];健康时报;2007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医师 和渝斌;天气凉了,血压计别离身[N];健康时报;2008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范宏博;三大要点稳血压[N];保健时报;2010年
5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孙琳;在家测血压 条条框框多[N];健康报;2013年
6 韩咏霞;天冷血压易增高[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为何血压不高也要定期测血压[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魏开敏;冬季宜上午测血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玉光;天凉血压攀高 自我监测很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胡乾风;长期血压高要做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涵;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对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压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小伟;晨峰血压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晨跃;术前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与否对中短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4 郭旭;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D];东北大学;2013年
5 李永祥;肌酸激酶与血压关系及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唐佳佳;老年人群中晨峰血压研究现状及管理策略[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蒋巍巍;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及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刘悦;基于移动健康平台下的血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魏叶红;循经拍打联合中药穴位外敷对晨峰血压的干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晓非;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健康监测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98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89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