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经验分享帖了,SSCI期刊投稿经验,从此告别学术生涯
发布时间:2014-12-11 11:01
短短的博士生涯即将结束,而面临毕业的我,这几天收到了最后一篇论文的用稿通知,拟刊发在SSCI&EI检索的某期刊上,也算是给自己的博士学业划上了一个我个人比较满意的句号。回首自己的研究生几年,从对科研懵懵懂懂到第一篇小论文被接收,再到即将结束学业,从此不再与论文写作、投稿有交集,人大经济论坛都给我带了了太大的帮助。PS:虽然到现在,论坛级别才到副教授,见笑了。
四年多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署名发表论文27篇,其中SSCI&EI检索1篇,C刊11篇,北核3篇,EBSCO检索外文5篇,大学学报3篇,其他野鸡类期刊3篇,国内野鸡国际会议1篇。
这次采用文章的SSCI期刊是情报类期刊,期刊名是Journalofinformetrics,刊号1751-1577,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3.58,季刊,年刊发论文总数约63篇。在图书馆情报类期刊中一般能排进前三名。2013年同时进入了EI检索。
投稿是通过elsevier的投稿系统,该期刊主页的地址是http://ees.elsevier.com/joi/default.asp,顾名思义,主要喜欢接收关于信息计量、文献计量等方面的论文,例如舆情管理、文献计量学、信息传播计量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喜欢。由于我修改论文比较慢,所以从投稿到接收总共花了约一年零三个月左右,何时刊发尚不清楚。
投稿没有固定格式,按照一般的英文投稿格式即可,我本人英语水平比较烂,所以一般喜欢一边百度翻译一边看主页上的投稿指南,投稿指南在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7/guide-for-authors,相信坛子里的兄弟英语普遍比我好,照着投稿指南做就行了。
然后就是固定的流程,先是进入SubmittedtoJournal,然后隔了几天显示Witheditor,之后约十天左右显示Editorassigned,说明已经有编辑接手你的文章了,之后很快就显示Reviewer(s)invited,确定了审稿人,然后等审稿人同意审稿后,开始进入漫长的Underreview。
审稿中的文章,大家等的都比较焦急,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每天都在刷,后来刷了几十天没啥消息,就放在那里了,之后有一天登陆了一下系统,发现状态变为requiredreviewcompleted,但这个状态时间也很长,中间发邮件问了下责编,说是只返回了一个审稿人意见,于是又等待。总共经历了约3个月的审稿中,等待了约一周的DecisioninProcess,终于迎来了第一封大修邮件。
需要指出的是,该期刊的审稿人确实水平较高、而且也很负责,提了一大堆的修改意见,而且其中一个提的全都是否定意见,甚至连礼貌性的第一句话(一般是“该论文有一定价值”)都没有。另一个编辑提的意见相对来说礼貌一点,但问题也都比较尖锐。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审稿人的意见里夹杂着法文单词,可能是个法国人,他说这篇论文的最大问题在于英语太烂,作者想表达的问题根本表达不清楚(好吧,不要鄙视我)。好在编辑觉得我这篇论文还有挽救的可能,给了一个大修。
大修很有意思,不指定修改期限,修改期限上显示的是N/A,这样就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来修改论文,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我和一个师兄一起,把论文大改了一番,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使得论文一下就接近10000单词的巨无霸了(当然这是相对于国内的论文而言)。修改说明做的非常认真,基本上是把审稿人的意见复制下来,然后逐条回复,并在原文中标红。对于英语问题,学生比较穷,不舍得花钱润色,找了一个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好几年的同学友情帮忙,结果这个同学没怎么给该,还说我英语水平不错,我晕。每一次大修,编辑都会让你做一个HighLights(亮点),因为可能会放在封面或者封底。这次投回去之后,又重新走了一遍流程,稿子送回到审稿人手中回炉再审。这次大修我总共用了3个月时间。
又等了个一到两个月,又来了第二个大修通知。当时心情一下不好了,有自暴自弃的想法。但打开修改意见发现,虽然给的是大修,但除了语言问题,其他的都是让解释名词、增加方法介绍之类的小问题。审稿人在这里又重新提了语言问题,说语言还是不行,需要再进一步润色。这次小弟下血本了,联系导师要求导师出了近3000块钱,找了一个印度外教给我润色。该印度外教有五个女儿,生存压力很大,干活相当拼命,给我改的那叫一个仔细,在这里真心表示感谢。然后跟上次大修一样,花了2个月时间,修改好了,写了一个详细的修改说明,然后配合着亮点,重新传了回去。
这次传回去,审稿人处理的速度很快,编辑也很给力,3-4个工作日吧好像,就给发了接收函,状态也变了。
这篇论文做的是关于采用可视化方法来研究产学研合作的国际研究动态的。图上的投稿日期不是真实的,是因为中间换了一个师兄做通讯作者,所以导致系统显示的投稿日期发生了变动,实际总共约14-15个月。
这篇经验分享是本人最后一篇投稿经验分享,因为以后不再做科研了。但肯定还会常常来逛人大经济论坛,向坛子里的前辈老师和坛友们多学习,共同进步。
本文编号:10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zhidao/1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