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课本中发掘写作素材
发布时间:2014-09-14 13:20
【摘要】 《考试大纲》对作文素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材料新鲜。素材在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中出现了素材严重贫乏的状况,即使是某些高分作文,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存在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及对策。
【关键词】 课文; 原材料; 素材;
如何解决素材贫乏的问题?要中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增加阅读量似乎有点勉为其难。毕竟,当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非常重的。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取材,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
一、课文中的原材料即可做素材
中学语文教材经过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编写修订,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所选择的课文也都是经典。有很多课文中的事例或名言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首先是课文中的事例可以成为直接的素材。《<呐喊>自序》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可以作为“理想”类或“选择”类作文的素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谏太宗十思疏》中邹忌、触龙和魏征的做法都可以作为“劝谏的艺术”或者“方法与目的”的作文素材,而齐王和赵太后则可以作为“虚心听取别人建议”的作文素材。《六国论》和《过秦论》中提到了六国和秦朝的灭亡,六国灭亡的教训可以作为“助人与自助”的素材,秦朝的灭亡可以作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反面素材。《五人墓碑记》中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事例可以作为“正义与邪恶”或者“民众的力量”方面的素材。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其次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典故可以直接作为素材。“酌贪泉”《滕王阁序》)可以作为“把握自己”“内因与外因”方面的素材。“屈子投江”(《屈原列传》)可以作为“选择”“价值观”方面的素材。“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可以作为“付出与收获”“价值”“命运”等方面的素材。“负荆请罪”
(镰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作为“勇气”“和谐”等方面的素材。“涸辙之鲋”(《滕王阁序》)可以作为“诺言”“时机”等方面的素材。“望洋兴叹”(《秋水》)可以作为“伟大与渺小”“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素材。
再次是名言可以直接作为素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可以作为“反思自我”类作文的素材。《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可以作为“别人的力量”方面的素材,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则可以作为“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素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作为“做人情操”方面的素材。《劝学》中的名言警句最多,“学不可以已”可以作为“学无止境”方面的素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作为“学与教”方面的素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作为“善于利用”方面的素材,“锲而不舍”可以作为“追求”或者“方法”方面的素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可以作为“专心与不专”方面的素材。
二、课文中的材料经过适当补充可以做素材
课文中有很多材料经过适当补充之后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其中又以人物方面的素材最多。这需要我们查找相关资料,将于写作有用的人物事迹挖掘出来。
陈蕃,《滕王阁序》中提到了他,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有人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东汉名臣。其事例可以作为“小与大”“志当存高远”等方面的素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以作为“品格与气节”“人生的追求”等方面的素材。朱自清,课文中对他介绍不多,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了解到其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可以作为“骨气”“人格与国格”方面的素材。贝多芬,曾经拒绝为一个公爵演奏,并说:“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的拒演,其铮铮言词可以作为“人格的尊严”方面的素材。海明威,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说过“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还在《老人与海》中写下了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这些事例都可以作为“成功的途径”方面的素材。
三、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素材
素材找出来了,如何运用又是一个大问题。曾有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历史名人往里装。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犯这种毛病。粗看,文章中的确有不少名人,但仔细一推敲,则发现所选素材与观点并无联系。因此,我们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
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发散思维法,即对同一个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形成完全不同的主题。这种现象,如同阳光的多棱镜反应,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同时可以让我们积累的素材以一当十。
下面以曹操为例来说明。曹操的主要事迹有疑杀华佗、废除寒食节、提倡薄葬、割发代首、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裸足迎才、滥杀无辜、曹操焚稿等,他本身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曹操的相关素材可以运用到多种角度的作文中。
【角度一】后人对曹操的评价,戏台上的白脸、奸雄,这并不符合史实。鲁迅就曾说因为曹魏运短,歌功颂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口诛笔伐的多了,因而曹操就成了反面人物形象。这事实上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的问题。
【角度二】陈琳曾经写过讨伐曹操的檄文,致使曹操的头痛病都好了。而后来陈琳被捕之后,曹操部下建议杀死他,曹操反而重用了他。同时,袁绍军败的时候曹操找到了很多其部下与袁私通、图谋反叛的信件,但曹操将所有黑名单付之一炬。这都体现了其“宽容”的一面。
【角度三】曹操曾说:“欲攻敌,必先谋。”同时望梅止渴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谋略”方面的素材。
【角度四】他的“龟虽寿”里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作为“进取心”方面的素材。
【角度五】曹操滥杀吕伯奢一家、疑杀华佗、割发代首等则可以作为其“奸”的体现。
【角度六】由于看到“寒食节”给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而曹操废除了“寒食节”。曹操提倡“薄葬”,他自已也要求死后这么做。这些可以作为“爱民”方面的素材。
【角度七】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如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躇于荒野之际。这可以作为“规则”方面的素材。
【角度八】张松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将曹操所著兵书《孟德新书》全部记下并以此讥笑曹操,导致曹操焚稿。这可以作为“创新”“不人云亦云”等方面的素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只要我们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我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略加思考,便可将这些素材运用于各种角度的作文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8913
【关键词】 课文; 原材料; 素材;
如何解决素材贫乏的问题?要中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增加阅读量似乎有点勉为其难。毕竟,当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非常重的。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取材,从课文中积累作文素材。
一、课文中的原材料即可做素材
中学语文教材经过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编写修订,应该说是非常优秀的,教材所选择的课文也都是经典。有很多课文中的事例或名言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首先是课文中的事例可以成为直接的素材。《<呐喊>自序》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可以作为“理想”类或“选择”类作文的素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谏太宗十思疏》中邹忌、触龙和魏征的做法都可以作为“劝谏的艺术”或者“方法与目的”的作文素材,而齐王和赵太后则可以作为“虚心听取别人建议”的作文素材。《六国论》和《过秦论》中提到了六国和秦朝的灭亡,六国灭亡的教训可以作为“助人与自助”的素材,秦朝的灭亡可以作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反面素材。《五人墓碑记》中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事例可以作为“正义与邪恶”或者“民众的力量”方面的素材。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其次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典故可以直接作为素材。“酌贪泉”《滕王阁序》)可以作为“把握自己”“内因与外因”方面的素材。“屈子投江”(《屈原列传》)可以作为“选择”“价值观”方面的素材。“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可以作为“付出与收获”“价值”“命运”等方面的素材。“负荆请罪”
(镰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作为“勇气”“和谐”等方面的素材。“涸辙之鲋”(《滕王阁序》)可以作为“诺言”“时机”等方面的素材。“望洋兴叹”(《秋水》)可以作为“伟大与渺小”“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素材。
再次是名言可以直接作为素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可以作为“反思自我”类作文的素材。《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可以作为“别人的力量”方面的素材,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则可以作为“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素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作为“做人情操”方面的素材。《劝学》中的名言警句最多,“学不可以已”可以作为“学无止境”方面的素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作为“学与教”方面的素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作为“善于利用”方面的素材,“锲而不舍”可以作为“追求”或者“方法”方面的素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可以作为“专心与不专”方面的素材。
二、课文中的材料经过适当补充可以做素材
课文中有很多材料经过适当补充之后同样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其中又以人物方面的素材最多。这需要我们查找相关资料,将于写作有用的人物事迹挖掘出来。
陈蕃,《滕王阁序》中提到了他,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有人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后来他果然成为了东汉名臣。其事例可以作为“小与大”“志当存高远”等方面的素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以作为“品格与气节”“人生的追求”等方面的素材。朱自清,课文中对他介绍不多,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了解到其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可以作为“骨气”“人格与国格”方面的素材。贝多芬,曾经拒绝为一个公爵演奏,并说:“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的拒演,其铮铮言词可以作为“人格的尊严”方面的素材。海明威,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说过“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还在《老人与海》中写下了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这些事例都可以作为“成功的途径”方面的素材。
三、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素材
素材找出来了,如何运用又是一个大问题。曾有戏言,话题作文是个框,历史名人往里装。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犯这种毛病。粗看,文章中的确有不少名人,但仔细一推敲,则发现所选素材与观点并无联系。因此,我们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
要找到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发散思维法,即对同一个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形成完全不同的主题。这种现象,如同阳光的多棱镜反应,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同时可以让我们积累的素材以一当十。
下面以曹操为例来说明。曹操的主要事迹有疑杀华佗、废除寒食节、提倡薄葬、割发代首、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裸足迎才、滥杀无辜、曹操焚稿等,他本身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文学家。曹操的相关素材可以运用到多种角度的作文中。
【角度一】后人对曹操的评价,戏台上的白脸、奸雄,这并不符合史实。鲁迅就曾说因为曹魏运短,歌功颂德的少了,而作史的又大半是后朝之人,口诛笔伐的多了,因而曹操就成了反面人物形象。这事实上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的问题。
【角度二】陈琳曾经写过讨伐曹操的檄文,致使曹操的头痛病都好了。而后来陈琳被捕之后,曹操部下建议杀死他,曹操反而重用了他。同时,袁绍军败的时候曹操找到了很多其部下与袁私通、图谋反叛的信件,但曹操将所有黑名单付之一炬。这都体现了其“宽容”的一面。
【角度三】曹操曾说:“欲攻敌,必先谋。”同时望梅止渴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谋略”方面的素材。
【角度四】他的“龟虽寿”里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作为“进取心”方面的素材。
【角度五】曹操滥杀吕伯奢一家、疑杀华佗、割发代首等则可以作为其“奸”的体现。
【角度六】由于看到“寒食节”给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而曹操废除了“寒食节”。曹操提倡“薄葬”,他自已也要求死后这么做。这些可以作为“爱民”方面的素材。
【角度七】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如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躇于荒野之际。这可以作为“规则”方面的素材。
【角度八】张松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将曹操所著兵书《孟德新书》全部记下并以此讥笑曹操,导致曹操焚稿。这可以作为“创新”“不人云亦云”等方面的素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只要我们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我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略加思考,便可将这些素材运用于各种角度的作文了。
参考文献:
- [1] 由纲要. 高中英语写作的五步教学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9)
- [2] 孔繁华. 如何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J]. 河套大学学报. 2010(03)
- [3] 方亚男. 写作档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 [4] 曹林祥. 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J]. 美文(少年散文). 2006(06)
- [5] 张立兵. 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J]. 文学教育(上). 2009(05)
本文编号: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zhidao/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