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错觉与荒野错位——盎格鲁-加拿大民族身份建构的内在悖谬溯源
本文关键词:中心错觉与荒野错位——盎格鲁-加拿大民族身份建构的内在悖谬溯源
【摘要】:现代民族身份的建构有两个根本性维度:认识自我与认识空间。对于加拿大的英裔移民来说,最为敏感的问题与其说是"我是谁"(认识自我),毋宁说是"我在哪里"(认识空间)。通过拉康的哲学视界可以看出,这是因为,英裔移民的"原初身份"是由"帝国镜像"确立的,根深蒂固的"中心错觉"使得他们并不担心"我是谁"的问题,但是,当他们被抛到美洲荒野上的时候,由"帝国"带来的"符号化意识"与新的"荒野镜像"让他们在空间上产生了"我在哪里"的疑惑。于是,自我认识的确定性与空间认识的不确定性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撕裂性张力,成为当代盎格鲁-加拿大民族身份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内在性悖谬。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身份 盎格鲁-加拿大民族 拉康 镜像 空间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引言当代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洞见到加拿大人1身份建立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困扰加拿大人的问题与其说是“我是谁”,毋宁说是“我在哪里”。[1](P.467)此后,弗莱的学生、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曾这样解释:“‘我是谁’这个问题由周围环境在‘这里’所决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李强;21世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学校布局调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泽胜;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2 赵子昂;;论文学及艺术场域中拉康主义主体性的文本表征[J];理论界;2007年11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作;;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方汉文;;哈姆雷特之谜新解:菲勒斯中心论——拉康后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批评之二[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明江;如何留人才 贵在先安心[N];西藏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书彬 米玛;古碉楼下秋意盎然[N];西藏日报(汉);2012年
3 严泽胜/文;真理将说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夏格旺堆 哈比布 和靖 袁毓明 张会清 扎西 云登;2009年西藏恰芒波拉康调查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0年
5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女性是不存在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刘舒曼;女人缘何“不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唐建清;精神分析家——最后的恐龙族?[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2 霍红;拉康的语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正兵;拉康的交流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贺云飞;拉康主体建构理论与电影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邵文硕;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主体精神的隐显[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甘甜;拉康主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春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捷心;无性与梦幻—对爱伦·坡诗歌的拉康式性心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7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永豪;浅论拉康的主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霭龄;拉康理论与文学批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高雅帅;雅克·拉康的无意识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6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06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