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拉卜楞“丛拉”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09:30

  本文关键词:拉卜楞“丛拉”经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拉卜楞寺 寺院经济 “从拉” 商业贸易


【摘要】:“丛拉”经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经济存在形式,依藏传佛教寺院的创建、发展而兴起,是藏区早期的集市、初级市场,承担着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市场功能。随着寺院的壮大,“丛拉”也随之扩大并逐渐成熟,可以说,寺院的层级与“丛拉”的规模成正比例关系。众所周知,藏传佛教信仰与藏族社会密不可分,佛教教义已渗透于藏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同时也是藏族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任何宗教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宗教仪式,也离不开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寺院是其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和承载藏传佛教历史传统的建筑载体,它的存在对藏族社会的历史演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寺院发展的产物,“从拉”必然受藏传佛教及寺院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看,藏传佛教是“丛拉”得以产生的文化基础;从经济的角度看,寺院这一经济实体是“丛拉”得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可见,“丛拉”的存在与藏传佛教寺院密不可分,同时它也是寺院有力的经济承载体,对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任何经济形式的存在,共性之余有其地域的差异性即个性,本文基于藏区“丛拉”的地域特性进而对拉卜楞“丛拉”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导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背景及关于“丛拉”的研究动态和“丛拉”经济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加以说明。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对拉卜楞藏区及拉卜楞寺创建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与系统阐述,基于此,进而论述了拉卜楞“丛拉”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对“丛拉”的特点和作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丛拉”的产生离不开寺院的建立,“丛拉”经济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第二部分基于对拉卜楞寺院经济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拉卜楞商业贸易与“丛拉”的关系,并对“丛拉”角色功能的变迁加以系统说明。 文章第三部分对拉卜楞“丛拉”经济进行了重点论述,作为特殊的经济形式,笔者从“丛拉”的市场定位及商业经济性质的角度,对“丛拉”经济的内容及运行予以尝试性的分析阐述。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文章第四部分首先阐述了拉卜楞“丛拉”经济对藏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并对“丛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现实思考和客观评价,进而对“从拉”经济新时期的历史机遇及挑战予以展望。
【关键词】:拉卜楞寺 寺院经济 “从拉” 商业贸易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F127.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论9-19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9-13
  • (一) “丛拉”经济的界定9-10
  • (二) 选题背景10-11
  • (三) 选题意义11-13
  • 二、关于“丛拉”经济的研究综述13-16
  • (一) 集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成果13-15
  • (二) 关于“丛拉”的文献资料15-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一) 研究思路16-17
  • (二)研究方法17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7-19
  • (一) 创新之处18
  • (二) 不足之处18-19
  • 第一章 拉卜楞“丛拉”19-34
  • 第一节 拉卜楞19-24
  • 一、安多藏区的政治宗教中心20-21
  • 二、安多藏区的民族贸易中心21-22
  • 三、安多藏区的文化交流中心22-24
  • 第二节 “丛拉”的历史沿革24-30
  • 一、“丛拉”的概念界定24-25
  • 二、“丛拉”产生的条件25-28
  • 三、黄氏家族与拉卜楞“丛拉”28-30
  • 第三节 拉卜楞“丛拉”的特点及作用30-34
  • 一、拉卜楞“丛拉”的特点30-31
  • 二、拉卜楞“丛拉”的作用31-34
  • 第二章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与“从拉”34-49
  • 第一节 拉卜楞寺院经济概述34-39
  • 一、解放前的拉卜楞寺院经济34-38
  • 二、解放后的拉卜楞寺院经济38-39
  • 第二节 拉卜楞寺商业贸易与“丛拉”39-45
  • 一、拉卜楞商业贸易的产生与发展39-41
  • 二、拉卜楞寺商业贸易—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1-44
  • 三、“丛拉”—拉卜楞商业贸易的特殊经济形式44-45
  • 第三节 拉卜楞“丛拉”的角色功能变迁45-49
  • 一、初级市场—商品集散中心45-46
  • 二、寺院城镇形成的助推器46-47
  • 三、民族商业街区—历史文化的缩影47-49
  • 第三章 拉卜愣“丛拉”经济发展分析49-67
  • 第一节 “丛拉”经济的市场定位49-53
  • 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49-50
  • 二、商品的价格50-52
  • 三、商品交换的时间特性52-53
  • 第二节 商业资本与商人群体53-61
  • 一、寺院商业资本及藏商54-56
  • 二、外国商业资本的侵入56-57
  • 三、外来商业资本及回汉商人57-60
  • 四、特殊商人群体—“从哇”60-61
  • 第三节 商品经营种类及交易方式61-67
  • 一、商品经营种类62-63
  • 二、交易方式63-65
  • 三、特殊的交易方式—“袖里吞金”65-67
  • 第四章 “丛拉”经济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67-80
  • 第一节 “丛拉”经济对拉卜楞藏区的影响67-70
  • 一、对拉卜楞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67-68
  • 二、手工业及其它行业的发展68-70
  • 第二节 “丛拉”经济运行的思考70-75
  • 一、“丛拉”经济—宗教文化对商业经济的促进作用70-71
  • 二、“丛拉”经济离不开回藏贸易71-74
  • 三、“丛拉”经济运行的局限性74-75
  • 第三节 “丛拉”经济的现代转型75-80
  • 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市场经济接轨点75-77
  • 二、文化产业路径—民族商业街77-80
  • 结语80-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5-8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映发;;汶川三江乡的魂与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马国俊;;甘南藏区信息化建设对农牧村经济的带动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胡孝忠;;北宋山东《敕赐十方灵岩寺碑》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芳;乔宇静;;河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任小波;;连缀残片 聚沙成塔——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7 洲塔;樊秋丽;;U厮Up遗城“雍仲卡尔”考释[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日耳曼民族“赎罪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9 罗桑开珠;;论藏传佛教形成于吐蕃时期及其缘由[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10 肖兰;普卫明;肖永慧;;少数民族理财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云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才让;;神圣与世俗——拉卜楞地区的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3 柏景;;川西地区藏羌高碉建筑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曹征海;和合加速论:当代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6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8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张利洁;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邹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涛;试论土家族习俗与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熹微;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尼玛次仁;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推进西藏高校“两课”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权泽;西藏拉萨地区宗教建筑装饰与色彩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董树梅;藏族牧区寄宿制小学宿舍管理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7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077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