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与后现代民族志的客观性、主观性与反身性
发布时间:2017-10-28 06:16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与后现代民族志的客观性、主观性与反身性
更多相关文章: 詹姆士·克利福德 蔡华 客观性 主观性 反身性
【摘要】:追求更合理的民族志方法论与知识论,是西方人类学界半个世纪以来持续努力的目标,詹姆士·克利福德(James Clifford)于1988年发表《论民志权威》一文,提出既有的各种民族志理论无法摆脱作者个人主观性,主张应倡导一种更为多声与众声喧哗型的新民族志。2014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者蔡华教授为文,从客观论立场撰文对克利福德的观点进行批评。然笔者主张,对于当代社会科学而言,对科学的理解不应再框限于实证主义对于客观性的要求,而应包容对不同形态的知识追求。从单声走向多声民族志,展现后现代研究者面对不同形态知识表现出的更大的反身性、包容与谦卑。
【关键词】: 詹姆士·克利福德 蔡华 客观性 主观性 反身性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一、楔子2014年6月,北京大学蔡华教授发表了《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以下称《当代》)一文,1对克利福德(James Clifford)《论民志权威》(On ethnographic authority)2(以下称《权威》)一文中的诸观点提出了批判。在蔡华教授文章付梓刊印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华;;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J];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2 马腾],
本文编号:1106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069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