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形论及其对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的启示——观摩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感
本文关键词:浅谈分形论及其对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的启示——观摩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感
【摘要】:分形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在众多学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成绩斐然,引发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国家精品课及教学团队成功的经验之一在于将分形论思想与方法引入了教学实践中。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虽然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所在的民族学有诸多不同,但在教学实践方面仍有许多可向该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将分形论思想与方法引入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具有显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10013) 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4099)
【分类号】:C95-4;G642
【正文快照】: 引言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声名鹊起。自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09年,相关成果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同一团队不同成员参与的两项课程改革成果同时获得一等奖。2010年,相关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社平;;从特色教材谈《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建导与分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社平;郭亮;覃梅溪;王桢玉;;豫和情趣建导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教学设计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杨社平;;民族预科数学课程的内容改革与方法创新——兼谈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背景下的“广西模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周丽华;岳宗霞;高文涛;;承和情趣建导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设计之十二[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郭亮;;两条新思绪,十年迥异途——关于民族理论创新思维的一个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1期
5 杨社平;郭亮;龚永辉;;民族与族群及其相关概念的分形解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继旋;;在教学方法中普及应用建导技术是释放学生创造力与合作力的关键[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2期
2 杨社平;黄运平;;保障民族平等:建导民族和谐的根本理念——中央“12条”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龚永辉;;一轴两翼,多元一体——“民族理论政策”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龚永辉;可否引入分形思想——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一点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亮;民族范畴的分形性观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钢;蔡健;;精品课程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1年15期
2 许细燕;刘谋斌;吴明高;陈兴乐;艾明;;层级化侦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公安教育;2012年09期
3 唐海英;;干部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年11期
4 ;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产生[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6期
5 闵敢;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同燕秦;;打造“两课”精品课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汪旭晖;;我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战略性思考[J];理论界;2008年02期
8 邱晓飞;;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及理论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刘国贺;;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警官教育论坛;2008年01期
10 ;我院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志宏;;浅议精品课程建设[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孙连杰;;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4 邓军;;试论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小川;王建枝;;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思路与举措[A];2005年中国病理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怀琛;;精品课程应当建立在最新科学计算工具的平台之上[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晴;;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周华丽;罗映霞;刘春玲;;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张君;马晓健;李湘君;舒安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张美娟;;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之我见[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锦茹;实施精品课程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钱兴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连续两年获国家精品课程[N];江南游报;2007年
4 ;13门公安类课程获评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N];人民公安报;2010年
5 ;2010年度国家级公安类精品课程名单[N];人民公安报;2010年
6 ;2010年度公安部精品课程名单[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苏小红 禹媚;研磨精品课程 培育万千良师[N];中山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杨晨光;让精品课程资源实现高效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精品课程:把最好的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精品课程:让我们共享优质教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恒;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周子游;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共享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晓晖;网络媒体视域下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天;基于跨平台软件的精品课程移动应用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卫艳萍;优化耳鼻咽喉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策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姚德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系统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吴义三;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晓辉;基于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在河北省职业院校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毕岚;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理工类精品课程建设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6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