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支持系统及其观念条件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11 03:01
本文关键词:云南小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支持系统及其观念条件探析
【摘要】:在小凉山彝族社区中,人们的社会支持活动包括义务性的社会支持和互惠性的社会支持两部分,前者主要在家支关系中进行,与彝族人的文化认同相联系;后者在姻亲、村落、朋友等广泛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既与文化传统相关,又受到了外界文化的很大影响。义务性的社会支持活动具有传统合法性和固定实施原则,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是辅助型的支持活动的参照标准,在彝族文化中处于支撑地位。互惠性的社会支持活动当前在现实中更为频繁和灵活,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在文化中处于辅助地位。这样小凉山彝族社会支持结构就呈现出了一个支撑-辅助模型。 这个结构的形成,与当地人文化观念中对人的局限性的承认有关。承认人的局限性,也就是承认人类及他们身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特殊性,那么人们先赋地位的差别就理所当然,文化体系中某些部分和原则居于支撑性地位,而另一些处于辅助性地位也就可以理解了。这就是小凉山彝族文化中支撑-辅助模式的观念条件。 本文第一章介绍小凉山彝族人在社会支持活动中所遵循的两个原则,即义务性和互惠性,并对当地社会支持体系的支撑-辅助模式进行了阐述;随后三章通过田野调查材料描述了义务性社会支持活动、互惠性社会支持活动的实践情况,第五章讲述人们通过家支聚会等活动将互惠性社会支持活动的一些要素转化为义务性社会支持的过程;第六章分析了小凉山彝族文化中其他方面的支撑-辅助结构;最后一章进一步论述小凉山社会支持结构形成的观念条件,即对人的局限性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钢;;佤族传统社会支持的人类学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海燕;清末以来云南小凉山彝族农村家庭家支通婚的历史考察[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9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694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