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盘子会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柳林盘子会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摘要】:“盘子会”是晋西民俗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主要分布在柳林县柳林镇、穆村镇一带。2009年柳林“盘子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起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笔者多次实地田野调查,对当地盘子会的形成及发展等相关民俗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所谓“盘子”,就是一种以木质为主的类似庙宇结构的建筑模型。“盘子会”就是以祭祀“盘子”中的神像为主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在晋西其他地方有时还称呼为“天官会会”、“人口会会”,只有在柳林镇、穆村镇一带因为祭祀天官的“小庙宇”做工精致而被当地人称为“盘子会”。盘子文化作为一项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在已有盘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野作业,对柳林盘子会加以调查研究。本文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盘子会的基本概况。通过文献梳理,简要描述了盘子会的起源和历史变迁过程。从传承人和盘子民俗实物入手,分别介绍了盘子的工艺传承和基本构造,并着重对盘子的面塑及其供献神灵加以介绍。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盘子会活动的仪式过程。从盘子会的组织者、参与者入手,分类描述了盘子会在准备阶段、活动阶段和收尾阶段的不同仪式内容,并对盘子会的相关民俗文艺活动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探讨了盘子会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事象的现代遭遇。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盘子文化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地方公共文化政策与传统民俗生活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辅政;;浅议蒙古族民俗文化的调查方法[J];实践;1999年04期
2 陈江风;法制与民俗文化建设琐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丁长林;;发展民俗产业 促进冰城发展[J];学理论;2005年09期
4 黄崇岳;;关于民族和民俗文化调查保护利用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5 马乐群;;与时俱进的银川回族民俗[J];共产党人;2008年08期
6 杨军;;端正保护意识 推进民俗文化繁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夏周青;;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及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8 倪合才;;一个村官的民俗坚守[J];乡镇论坛;2009年23期
9 邢海晶;;传承与发展:发挥民俗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文化变迁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10 游珍海;;民俗文化在“三言”建构中的功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冉砚农;;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讲话[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贯行;;闽北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浅探[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千寿山;;论我州旅游业中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展示[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谭纯武;;关于南宁民俗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9 邢莉;;钟敬文的中国民俗学理论新建树——对“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的探讨[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亮 刘岗;“柳林盘子”闹元宵[N];山西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李金亮;柳林去年解决3.4万人饮水问题[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刘哲平 贾继忠;“三放四不论”激活柳林企业[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4 罗蛟益 李勤;鑫飞能源带动柳林经济飞速发展[N];今日信息报;2009年
5 通讯员 崔德荣;柳林镇落实奖扶念好“四字经”[N];菏泽日报;2009年
6 李勤;柳林经济增势不减[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吴凤鸣;柳林:向生态大县迈进[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8 温舜方 郭俐君 叶歆;实施新政 柳林欲稳中取胜[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潘继红;新春庙会突出奥运主题民俗文化奏响和谐乐章[N];国际商报;2007年
10 记者 唐亚南;传承民族文化 再现江淮古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峻;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曹亚丽;动画影像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代兴安;嘎达梅林之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8 远宏;粗瓷杂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杨大方;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对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玉红;佐拉·尼尔·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水金;民俗文化中仿生现象的历史考察——以华南少数民族为典型[D];暨南大学;2003年
2 高栩平;山西柳林盘子会民俗文化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邵明翔;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颖超;清代马政对辽西走廊民俗文化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6 王亚芳;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D];河南大学;2008年
7 胡术;方寸间的艺术[D];重庆大学;2009年
8 齐飞飞;东永安村的秧歌活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闫飞;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7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