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穿青人_大陆民族识别问题检讨

发布时间:2016-09-20 20:10

  本文关键词:民族识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

  2月13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了《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的几点思考》—文,作者为中共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朱的特殊身份和他近期对民族问题的频频发声,使这篇带有强烈前瞻指导意味的文章,被认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今后民族政策的走向。

  朱开篇即以前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教训,展开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探讨。在官方理论平台上,朱文较有新意的地方在于,明确建议居民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学生混校。

  此外,朱在探讨如何看待民族意识时,将防止大汉族主义与少数民族狭隘的民族主义—并提及,谈到了民族问题中敏感而禁忌的另一面一一内地服务机构对西藏、新疆人另眼相待。谈到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时,朱认为官方使用“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时,即汉族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朱文全篇仅4000字,其主旨和要点,大致体现了大陆学界1990年以来对民族政策反思中触及民族理论和民族自治理论部分的成果,标志着大陆民族学界在这方面的探讨,终于影响到决策中枢。

  因此,朱文最大的新意并非技术上的具体意见,而是理论上的突破。一一虽然朱文几乎只字未提及苏联民族学说和民族政策范式,但朱文建议身份证取消“民族”一栏和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却是直指塑造了中国今日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的苏式民族学说理论的基本框架。

  讨论中国民族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忽视,今天中国大陆的民族概念、民族意识,民族政策及理论,完完全全是苏联民族理论影响和塑造的产物。历60年来,其影响大陆人的观念之深,甚至到了习而不察,认为理所当然的程度。

  譬如,中国有56个民族,早已在国人心中形成牢固印象,但此观念却是前苏联民族学说的产物,是官方大规模民族识别和调查后,官方认定的结果。中国的56个民族,与其说是基于人类学的结论,不如说是特定政治学作用的结果。

  民族身份政治化,是前苏联阵营国家的特有现象。在此阵营之外的其他世界,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问题,官方不介入更避免进行政治标签式的认定。所以,在一切可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上,均不刻意记载其民族属性。

  从历史角度看,民族是一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现象,稳定是相对的,流动和变迁是绝对的。官方介入民族身份的认定,即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政治性固化。国家介入民族身份的认定,在人为强化了各族群内部的自我认同的同时,也阻碍了不同民族间的自然交融与流动,削弱了国家认同。

  前苏联和西方国家虽有不同的民族学说和民族政策,但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时,曾有过相似的政策和结论,基于刻意强调民族身份,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刻意保护,在强化了其外在可见的不同(服装、服饰、肢体语言)的同时,在心理上使少数民族难于融入主流社会,造就相对封闭的集体心理,反而不利于其社会发展。

  近年来,欧洲国家在多元文化主义上大幅转向,正是基于这种反思:刻意保护多元文化,强调不同文化的独立性,虽然政治正确,但实际阻断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加速或人为制造了社会的分化,最终导致带有族群特征的冲突骚乱不断发生。

  而中国之所以识别并确定56个民族,又是因为要实践苏联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从政治学理论而言,民族区域自治很难不被认为是多此一举,因为在一个奉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自治本身就包含有民族自治所能提供的诸项内容,如果没有地方自治之实,则民族自治亦成画饼。中国名义上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但迄今为止,仅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出台了民族自治条例的实施细则,不能不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本身与中国现行体制有难于嫁接的地方。

  从历史角度而言,苏联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将本已独立出去的民族地方重新纳入新国家的权益性制度安排,并非严密推理和论证设计的结果。

  从该制度在苏联与俄国实践的结果看,它为苏联解体埋下了制度安排,在今天的俄罗斯,也造成了不同自治实体间权力和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以及中央与地方分权矛盾。

  中国大陆现今民族政策实施已逾六十年,从历史效果看,它根除了中国旧时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与仇限,为塑造今日稳固的国家认同居功至伟。

  若与西方国家做横向比较,无论是以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援助论,还是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看,60多年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大陆都远远走在西方国家的前面。但以国家认同和社会秩序稳定角度看,则中国大陆民族政策在物质上投入甚多,而效果上未有同样收获。

  今日中国大陆正值各种社会矛盾高发期,尤其在民族地区,任何社会矛盾都易上升变成民族矛盾。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矛盾和国际环境变化,中国局部地区民族问题较为突出。在中央继续加大帮扶政策和维稳措施时,亦应回过头来,从源头上重新审视检讨大陆民族政策。

相关新闻

中国部分未定民族清单

西方民族政策与多元文化检讨

五十六个民族是怎么来的

大陆民族识别问题检讨

台湾“原住民”政策变迁

]



  • 前一则: 儒家入世及大同思想对日本神道教的影响
  • 后一则: 没有身份的民族
  • 要想增加国家认同必须取消民族识别

    匿名

    要想增加国家认同感必须取消民族识别,现在民族识别造成了民族认同感大于国家认同感,这是对国家稳定是非常不利的!不然只会造成越来越多民族问题。因为你这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是依据民族来的,所以问题当然也源自民族!

    2013-01-14 11:57

    支持取消民族识别

    匿名

    支持取消民族识别,同时也要取消因为民族识别带来的民族自治区以及因为民族带来的各种优惠。因为这些根据民族身份为出发点来搞差异化,只会加深得益民族和非得益民族之间的不满,真正的应该是取消民族识别,对落后地区进行扶持。 举个例子: 假如一个国家对某一民族补贴,结果民族A的有钱人得到了补贴,而民族B,民族C,民族D……的穷人都没有,这种不加深其他民族对民族A的隔阂和对政策的反感我都不信。 然后又是民族B得了政策,,A,C,D……也没得到,然后又加深了其余民族对B族的隔阂和对这个政策制定者不满。 之后又是民族C有了其他民族没有的优惠政策,A,B,D……都没有,又加深了其余民族对C的隔阂和政策制定者的不满。 ……如此往复 到最后这个政策制定者已经得罪了这个国家所有民族了,然后又是ABCD……互相觉得对方这个民族占到了便宜,然后对于政策制定者又有一致不满,随后就是紧张局面。‘ 苏联,南斯拉夫就是例子。 为了避免恶化民族关系,必须改革民族政策,取消民族识别。以后只分是哪里哪里人,至于文化就当做地方文化来保存,比如当地风俗等等。

    2013-01-13 16:17

    朱维群

    匿名

    朱维群,人渣而已!

    2012-04-01 09:09


      本文关键词:民族识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9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